戰爭教室:為甚麼國際間的戰爭正在減少?

A+A-
在頓涅茨克州一帶作戰的烏軍。 圖片來源:Diego Herrera Carcedo/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當你看到這一課的標題,可能會有一刻感覺這與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情況背道而馳,尤其是當烏克蘭仍身處水深火熱當中,那感覺尤為強烈。事實上在撰寫此文時,俄烏戰爭已經持續了 9 年以上(編按:由 2014 年開始混合戰爭),卻不單無放緩跡象,相比自 2022 年初,局勢緊張程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的確,俄烏戰爭是自二戰以來在歐洲爆發的最致命常規戰爭,規模遠超過上世紀的南斯拉夫和車臣戰爭。這個「大規模」的衝突,雙方總共動員了超過兩百萬士兵。然而作為學者,基於統計數字及現實情況的研究,我們仍可以得出國際間的戰爭正在減少這結論。俄烏戰爭與 70 年前的事件相比,論衝突的規模和嚴重程度已經無疑減少許多,且這更不是足以看出國際間戰爭正在減少的唯一證據。

圖 A,政治學博士貝爾.布拉莫勒(Bear Braumoeller)著作 Only the Dead 統計正在進行的國際間衝突數量。

比利時前首相赫爾曼.范.龍貝(Herman, Count Van Rompuy)在 2012 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演講中表示,歐盟幫助歐洲從一個充滿戰爭可能的大陸轉變為一個和平的地方,直到今天這說法仍然成立。約翰.穆勒(John Mueller)曾提及,聯合國的建立是為了讓下一代免於戰爭的困擾。兩人有一個共通的觀點,就是人類因為見證過戰爭的破壞力,終於明白避免戰爭之必要。從過往經驗可得知,不論勝敗,參與戰爭的雙方損失往往會遠超過可能得到的利益,所以即使那些超級大國的戰爭科技實力日益增強,卻沒有人願意輕易動武。在這前提下,國際間的戰爭日漸衰落自然就是大勢所趨。

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曾提出「文明化進程」,數算從早期人類時代狩獵採集行為,到農業社會頻繁的全面暴力衝突;然後是古文明以來包括各種如酷刑、戰爭和權力者進行的治安維護行動;直到二戰中包含戰勝和戰敗兩邊的已發展國家,藉著成立聯合國以停止國家間的戰爭,人類走過了漫長的路,進步到相當先進的位置,以至大部分人已無法理解為何還需要戰爭。

按現代武器技術來說,假使發生戰爭的話死傷人數可能會變得非常巨大,但與 1945 年以前相比,當刻和平的確正保持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上。雖說俄烏戰爭與世界上某些其他例子在這種大趨勢裡顯得格格不入,但無論如何,只要我們把視野拉闊,仍然幾乎可以肯定,隨著人類對維護秩序的渴望,以及和平思想的進步,的確讓戰爭逐漸走向衰微。

接下來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兩張圖表,它們顯示著一種相反的趨勢,一方面從上方圖 A,可以看到正在進行的國際間衝突數量呈現上升趨勢;而圖 B,則說明著過去 500 年來因戰爭引發的死亡率下降。

圖 B:牛津大學研究員 Max Roser 製作的圖表,顯示過去 600 多年全球因戰爭而死亡的人數。

如果同時考慮到社會發展程度,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一眾已發展國家正盡更大努力去維持和平,只不過暴力仍然在其他發展中國家蔓延。統計數字顯示,南半球發生的戰爭比北半球多出不少,唯這些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的影響力低下,因此其衝突也較少引起人們留意。再說,儘管戰爭的頻率在增加,傷亡率大幅下降始終是不爭事實。

當國際間衝突的數量達到空前高峰時,我們卻在某種程度上體驗著較細的影響,這個意味深遠的現象,讓我們不必像冷戰緊張時期那樣時刻擔心。政治學博士貝爾.布拉莫勒(Bear Braumoeller)說到,國際間的政治經歷著消極和積極兩種類型的和平,前者包括停戰、休戰和凍結衝突,就像南北韓對峙一樣,雙方並未積極進行戰鬥,但他們在理論上仍然處於敵對戰爭狀態。另一方面,積極的和平,則發生於仰賴國際秩序的國家,也就是今天已發展世界的存在方式。

可喜的是,包括剛剛提及的朝鮮戰爭,即使在意義上仍處於進行中的狀態,但實際上世界更多例子早已從消極和平過渡到積極和平。而這種積極的和平往往更持久,並為人類社會提供相對的穩定性。

可能有人會認為,世界和平只是一種暫時的錯覺,因為未來是無法預測的。也的確,從對一萬兩千年人類文明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戰爭爆發,總有其不可避免的時刻。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Oskar Holtz,香港出生後移居英國,從小鑽研世界戰爭史,為魔幻戰爭小說」「Letalis」作者。曾加入英國預備軍(Cadet)接受基本軍事訓練,軍階最高為準下士(Lance Corporal)。現就讀於英國雷丁大學,主修戰爭政治學學位課程,該學科主力為培訓英國正規軍官而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