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彬有禮救國有道

A+A-

hatsoff

法國人給人的印象是甚麼?傲慢、浪漫、懶散、言過其實?經過一連串恐怖襲擊,加上高失業率和經濟停滯,今天的法國面臨身份危機。根據法國作家 Frédéric Rouvillois 的新作,救贖可能出乎所有人的想像:重拾禮儀。

「天下太平的時候,禮貌是錦上添花;一旦面臨艱難時世,表現有禮令人獲得力量。禮貌是促進人際聯繫的一種黏合劑。」Rouvillois 的著作「彬彬有禮的懷舊字典」(Dictionnaire nostalgique de la politesse)去年底出版,已成為話題之作。這本書聽來甚為不合時宜,在數碼時代,自我高漲和個人主義才是王道,但愈是如此,愈令人意識到聆聽、讓座,說聲多謝是多麼稀缺。

法國侍應一向以「黑面」著稱(得出有關結論的人或許不慎遺漏了香港),法國政府正投資鉅額發起「請勿怠慢遊客」的運動,民調顯示,60% 的法國人認為禮貌是日常生活中最有價值,也最為稀缺的品質,無禮則帶來很大壓力。

Rouvillois 相信如今法國人正渴望回歸彬彬有禮以及人情練達(Savoir-vivre) 的黃金時代,這正可解釋菲永(François Fillon)早前在共和黨初選的意外勝出。他因低調含蓄、待人謙和,一直被人低估,妻子是英國人,住在法國薩爾德省(Sarthe)一座 12 世紀的鄉間大宅,支持他的選民大多是天主教徒和鄉村中產階級,他曾呼籲要加強學童的禮儀教育。「他的勝出,正表現出禮貌的力量,在電視辯論中他的沉靜看來更有政治家風範,相比之下朱佩(Alain Juppé )顯得空洞無物,薩科齊則一如既往的浮誇。」

專門撰寫 Savoir-vivre 題材的作家 Laurence Caracalla 認同有關說法,她認為菲永給人寬和文雅的印象,絕不像他的前上司薩科齊那樣壞脾氣。至於綽號「企鵝」的現任總統奧朗德,薩科齊夫人布魯妮對他的評語是缺乏「領主」的氣派,因為他上台時竟然沒有按傳統送薩科齊離開愛麗舍宮。

菲永有戴卓爾主義的信徒之稱,法國人欣賞他具有「英式鎮靜」,絕少發脾氣,態度慎重,手腕靈巧,加上他偏愛花呢外套,以及他的英國太太,都加強了他的英式風格。他的妻子 Penelope 形容丈夫正派得體,「為人固然很好,但從政未必有利。」

Rouvillois 呼籲法國人重拾 19 世紀向英國學習禮貌的好時光,「大革命之前,法國貴族是社會禮儀的標準,但這一切隨著革命而隨風飄逝,禮儀變得愈來愈隨便,甚至十分僵化,客套敷衍。」從 1830 年開始,法國人一度開始向英國人學習,維多利亞時代含蓄低調的禁慾風格大受歡迎,當時法國人用餐時甚至不說 Bon appétit,也不聞紅酒,因為這樣做是在表現身體慾望。今天法國的一些禮儀譬如吻手禮,其實是由俄羅斯和東歐引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彬彬有禮被視為過時、小資階級,源頭正是 1968 年的五月風暴。

但是人心思變,Rouvillois 相信死灰可以復燃,文雅的時代將重新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