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就沒有今日的亞馬遜雨林

A+A-
亞馬遜雨林,竟是由古人種成?
亞馬遜雨林,竟是由古人種成?

橫跨巴西、 哥倫比亞、秘魯等多個南美國家的亞馬遜雨林,是當今物種最豐富的熱帶雨林。驟眼看,這片雨林似是渾然天成,只有造物有能力成就此景,然而,根據最新發表在 Science 期刊的考古科研,今日的亞馬遜雨林,原來有部分是由古代的原住民在幾千年前種植,生長而成。

研究的參與者、美國菲爾德博物館的生態學家 Nigel Pitman 解釋,如可可樹(cacao)、巴西堅果(Brazil nut)這些於亞馬遜雨林茂密叢生的樹木品種,今日之所以如此常見,可能是因為它們實是由於該處生活的古人所栽種,遠久於歐洲殖民者到達南美之前就開始生長。Nigel 的推論不單是憑空猜測,更有實質的數據支持:

Nigel 及其團隊分析過上千個雨林的地理調查,比較森林各區的樹木品種組成後,得出前哥倫布時期(pre-Columbian,即 15 世紀前)南美原住民影響亞馬遜地帶的生態圖表。在圖表基礎上,科學家再深入檢視 85 種由亞馬遜原住民馴化、為古人提供糧食、庇蔭、生活工具的樹木品種。最終,他們有兩大發現。一、被馴化的樹木品種(Domesticated species)在森林高原上的數量比起未被馴化的品種高出 5 倍;二、在某些古代亞馬遜原住民生活過的地方附近,被馴化的樹木品種也更多樣和常見。

此結果勢必激起學界就「人為因素如何影響現今亞馬遜雨林的生態環境」展開新一輪爭論。換句話說,舊日我們以為是渾然天成、無人打擾過的亞馬遜雨林,很可能是受到古代亞馬遜居民的人為種植所影響而成。

領導研究團隊的 Carolina Levis 博士指出:「長久以來,生態研究都忽略了前哥倫布時期的原住民對雨林生成的影響。」他們的發現填補了這片空白:約有 4 份之 1 的被馴化的樹木品種廣遍於亞馬遜盆地,這些品種對於亞馬遜原住民的生計和經濟十分重要,亦顯示出今日的亞馬遜雨林實是古人留下的「活遺產」(Surviving Heritage)。

縱使研究結果足以證明人類活動塑成了今日亞馬遜雨林的模樣,但報告稱,人類對雨林構成的影響可能超出預計,因為是次研究只分析了少量被馴化的樹木品物,事實上,古亞馬遜住民人為種植的樹木數以千計。

亞馬遜雨林孕育萬物,生機盎然,是名副其實的地球寶庫。然而,前人種樹,後人卻有可能再無蔭遮,面對著人類的過度開發、非法砍伐,亞馬遜雨林正日漸縮小,危及當地的生態環境,到頭來,地球人必須承受自身所種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