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學習」:如何聰明地學習?

A+A-
「好為人師」幫助學習?
「好為人師」幫助學習?

城市人除了生老病死和交稅是無可避免,其實還有學習,「終身學習」不再是口號。惟閣下於學習感到力不從心?因為如何學習本身已是一門學問。智庫「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高級研究員、身兼英語教師及作家 Ulrich Boser 剛出版新書 Learn Better,介紹具科學佐證的學習技巧,解釋為何一些常見協助記憶的手段其實沒有效率。美國雜誌 the Atlantic 早前便訪問了 Boser,為其學習心得提綱挈領。

學習是掌握新的思考方式

learn better要學習「學習」,首要問題是何謂學習?如何知道我們學得了甚麼?學習就是記憶嗎?Boser 認為學習的真正目標是掌握該範疇的思考方式,從而改變推理能力。以如何成為汽車機械工程專家為例,美國 NPR 電台節目 Car Talk ,可解答聽眾的汽車維修問題,即使主持人沒有親眼檢視真車,也能按聽眾的描述來解答疑難。因為他們明白了汽車系統運作的原理,部件間的關係,一理通百理明。學習的目標就是獲得能改變思維的知識,即使遇上新問題但能解決。

在書中,Boser 指出彩筆標記、在會議前重新速讀筆記等方法其實沒甚麼成效。因重讀與標記的方法太被動,只讓人感覺良好,但未有實質理解內容。有效的方法便要多花點功夫,需與內容「連接」起來,例如大家可嘗試向自己解釋內容、向自己提問。假如你是正在準備會議的材料,向自己提問會比光是重讀有效,臨急複閱只是為自己提供安全感,只是假裝正在複閱。

除了自己提問,指導他人也是有效的學習策略,兩者都在於涉及解釋為何事物是有所關連、為何它們會發生、不同事物間有何具意義的分別。「好為人師」還有一項好處,就是能得知其他人不明白或感混亂的地方,使你要思考如何更簡明地解釋,從而改變自己本身對議題的思考方式。

學習是讓你感到不自在

學習「學習」是希望找出學習的捷徑,但同時需知道學習本身就是困難,是讓人感到「不自在」的事。Boser 反問 the Atlantic 記者知不知道澳洲的首都是哪裡?她和很多人一樣,竟一時說不出是坎培拉,還以為是悉尼或墨爾本。Boser 在作為研究員的時候,也曾有被這問題考起,「對於世界重要國家的首都竟不認識,那不是太尷尬了嗎?」正是有這感覺,他保證記者在往後 10 年一定不會忘記澳洲首都是坎培拉。學習是需要對於學習更「具意義」(如感到尷尬)才能有效記著。

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接受訊息,但只會記著「有意義」的訊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除了問「我知道這嗎?」可嘗試進一步想想著:「我進了一間不平凡的學校,我應該認識這些資訊。」這訊息才能變得顯眼。

Boser 還有兩點具體建議:一、隔時重溫。二、進行練習和問答。早於 1885 年,心理學家 Hermann Ebbinghaus 已提出遺忘曲線假說,人的記憶會隨時間淡忘,因此隔時重溫比一次投放學習時間更有效率。至於練習,過程中不只是簡單得到答案,假如像澳洲首都問題中,錯誤的回答也會使人印象更深刻,使之於你而言更「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