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校園欺凌特別痛

A+A-
日本動畫「聲之形」以校園欺凌為題材。
日本動畫「聲之形」以校園欺凌為題材。

日本的動漫文學電影劇集中,以「欺凌」為主題的作品多不勝數,而事實上,欺凌問題於日本小學至高中亦相當普遍。「經濟學人」指出,校園欺凌在日本情況尤其嚴重,多有遭欺凌的學生因此自殺,其由與整個社會結構及教育制度有關。

311 大地震後 5 年,因災難而撤離的福島人,遷徒到另一城市生活後,不只要抵受離鄉別井的苦痛,更承受著不必要的傷害。如「經濟學人」報道中提及的福島小孩,5 年前轉到橫濱學校續學,當年只有 8 歲的他,經常遭同齡學生欺凌。欺凌者不但恥笑他為「細菌小孩」,歧視來自福島的他,更搶他東西,對他拳打腳踢,施盡暴力。欺凌持續足足 3 年,直到他無力繳交「保護費」予欺凌者後,他才被逼輟學。

被欺凌的福島小孩只是日本眾多欺凌受害人的萬中之一。自從 1986 年一名東京初中男生無法抵受欺凌,最終留下遺書自殺起,日本社會才開始關注校園欺凌問題。然而,到 2015 年,仍有 9 名學生因被欺凌而自殺;2016 年,校園欺凌事件共有 22 萬宗。目前,自殺還是日本 10 至 19 歲少年的最大死因,每一年的開學日,更是自殺的高峰期。

究竟日本的校園欺凌與其他國家相比有何分別?根源何處?

日本校園欺凌的根源

日劇「35 歲的高中生」劇照
日劇「35 歲的高中生」劇照

日本國立教育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官滝充認為,在他邦,欺凌通常是 2、3 人針對 1 人的行為;於日本,欺凌卻是集體現象,多是班上大部分學生持續對一個同學的逼害。此相較特殊的欺凌方式,實有多方原因。除了日本人不逞強、害怕「槍打出頭鳥」的文化外,日本校園的組織結構也加劇了欺凌問題。在日本學校,無論是清潔班房、午飯還是學習,都是以「集體生活」為主軸,個別不懂看眉頭眼額又或是同性戀的學生,則容易被視為異類,遭受排斥。

另外,欺凌問題也與老師有關。一方面,老師沒有學習過如何發現校園欺凌,故此難以主動介入。另一方面,礙於集體的「和諧」方向,不少老師見欺凌事件也會噤聲,有問卷數據甚至指出,有 12% 老師會參與欺凌、體罰學生。結果,即使自 1980 年代起陸續有政府政策遏止校園欺凌,2013 年又有反欺凌法通過,校園欺凌至今依然猖厥。上文提到的 22 萬宗欺凌事件只是官方數字,現實情況或更惡劣。

日本政府重申會再修改政策,制止欺凌。但是「經濟學人」認為,單靠法律,無法改善現況,唯有從政者與老師多方合作,才能減少欺凌受害者,拯救孩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