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ter Ho:直播—— 一個圍觀的時代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國人喜歡圍觀。

說起這種圍觀的癖好,很容易聯想到魯迅散文裡的深刻描寫;時至今日,這種深植基因的行為依然普遍,以至中國網絡有所謂「暫不吐槽,表示圍觀」的文化;在香港,我們稱作「花生」。

圍觀源於我們對生活、對他人的好奇。這種獵奇心態與喜歡表演「刷存在感」的人一拍即合,形成了網絡直播潮流。達哥能夠走入電視廣告,從傷風藥、扮神鵰去旅行到推銷提神雞精,亦是歸功於他多年來默默耕耘地經營自己的直播頻道。要由直播主持變成網絡紅人或者所謂的 KOL,並不容易,既要有個人魅力吸引好奇的觀眾,也要懂得取悅他們,讓人繼續圍觀。

年半前,「直播 + 打賞」應用程式「17」就在香港掀起過一陣小旋風,這種圍觀打賞的直播應用在中國也相當流行。中國大約有 150 家直播平台,有 3 億多人會觀看直播節目,是一門超過 300 億人民幣的生意。信不信由你,據說 Papi 醬拍廣告的叫價便達 2,000 萬。這樣巨大的商機自然吸引網絡紅人在直播界搶佔地盤,更亦有很多一心成為 KOL 的新手希望分一杯羹,至少成名 15 分鐘。我有一位中國同事早前辭職,其理由就是專注做好自己的直播業務。好奇一問,她的直播主題是吃飯,而她的觀眾就像到動物園看動物吃東西的遊客,開心的時候便按手機打賞。這種看似荒誕的行為去到最後當然有其商業目的,主持會在直播裡賣植入式廣告,從中獲取豐厚利潤;有的獲得廣告商、電影公司垂青,可以從直播走到大銀幕;也有的希望吸納粉絲關注,開拓網店生意。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圖片來源:路透社

利用新科技創業或賺錢是自然不過的事情,甚至標誌了新時代的來臨。就像前幾天媒體報道的台灣「軟軟」商機,一班小朋友利用 Youtube 經營自己的社群,開創大人想像不到的商機。不過,中國的直播文化在激發商機之餘,意外刺激了另一個行業的發展,就是整容行業。有人甘願豪花月薪 10 倍的價錢整容,希望變得好看一點,在直播界闖出一片天。在她們的邏輯裡:「現在是樣子決定一切的年代,受一些痛苦去換來 5 到 10 年的美麗,是很值得的。」

過去我們為悅己者容,今天他們為取悅他人而整容。整容本是個人選擇,沒有必然的對與錯,但如果為了吸引人圍觀而整容,將來會否為留著觀眾而做更誇張、甚至乎自殘的行為?KOL 的原意是 Key Opinion Leader,是某個領域的權威專家,他們分享知識讓粉絲認清主流媒體刻意誤導的資訊,例如投資 KOL 會揭穿電視財經演員的胡言亂語、時裝達人教人揀選適合自己的衣服。只靠外表而沒有具質素的節目,即使吸引到萬人圍觀也只會是短期現象,當有更漂亮的人跑出來,圍觀的人便會離去。

中國人喜歡圍觀,而這種圍觀只是源於無聊。能夠在圍觀文化掌握商機,成就一番事業固然是可喜可賀,但一將功成萬骨枯,熱潮過後留下來的失敗者如何面對自己付出的代價?這不會是容易的事情,而圍觀的人肯定不會施以援手。

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裡,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捽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經驗」,1933 年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任職跨國科技公司,網站 Outside 成員。

http://www.outsid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