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變色龍:為何工作令我們判若二人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老生常談天生我材必有用,在理想世界的幻想中,必然有種工作完美貼合我們的性格特質如度身訂造。但這種願景實在 too good to be true,現實是沒有完美工作這回事,只有為了遷就工作學做變色龍的打工仔,在上下班之間一人分飾兩角。心理學家稱之為「自由特質行為」。

Kevin Wisney 是性情溫和、說話輕柔的丈夫和父親,他白天接送女兒上學,照料花園、寵物和岳母,另外還兼職地產經紀。入夜後,他變身成為變裝女王,名叫「Cruzin d’Loo」,踏上夜總會台板的她,是濃妝艷抹衣著誇張的女子,語言粗俗,舉止開放。

Wisney 工作時與生活中的性格固然判若兩人,但絕不罕有,即使是我們(可能是你的同事,也可能是你本人)也會在上班時根據工作性質變身,展現截然不同的人格。「無論你身處甚麼行業,我們都總有兩種人格:一是在家模式二是工作模式,需要我們來回切換。」例如天生內向沉靜、說話陰聲細氣的人,在工作場合突然變得外向多言、笑容可掬,在人群中也表現自信,如魚得水,彷如天生的外向型。這種人,在劍橋大學行為心理學專家 Sanna Balsari-Palsule 的研究中,稱為「偽外向」。部分職業領域中,工作成果就視乎你如何在這兩種人格中靈活切換。

上班「變身」情況普遍,心理學上甚至有專有名詞「自由特質行為」(free-trait behaviour)以作形容。劍橋大學心理學教授 Brian Little 解釋:「即脫離你本來個性的行為。」現代心理學中有五大性格特質(外向性、親和性、神經質、盡責性、經驗開放性)評量一個人的人格特質,「自由特質」則是違反我們天性的人格。

日常生活與工作上遇到的挑戰各異,「自由特質行為」代表我們為適應不同社會環境所做出的微調(或劇變),有人故意為之,覺得切換角色後工作更得心應手,也有人渾然不覺宛然本能,Balsari-Palsule 指:「我們太習慣為了維持專業形象,而不自覺塑造脫離本身人格的另一個自己。」也有人是為了在職場與「真我」撇清關係。確實有職業顧問指出我們不應在職場「做自己」,原因是在工作角色上抱持固定的信念和真我本色,或有損個人信譽而且傾向固步自封。

在大部分職場,尤其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公司,外向型員工比內向型較受重視。在 Brian Little 最近的研究中,其中一個在大型營銷公司進行的統計顯示,外向型員工入職早期確實被內向型員工容易受高層關注及提拔,但當內向型員工開始學會展現「偽外向」人格,便開始與真外向者平分秋色。偽外向的內向型員工,比真正外向型員工的意外優勢是:內向型假裝外向所累積的疲憊感,只需適時獨處即可復原;相反外向型要假裝內向,長期受困公司則倍感困難。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視切換工作人格為違背真我。西雅圖一食品商店老闆 Emily Newman 私下性格文靜內和,行事小心翼翼,顧店時面對客人則親和力爆標,但她認為:「我只是展現了自信的一面,我喜歡顧店時的我,總是全程投入與所有人交往。這就是工作時的真我。」

無論如何,工作長期「入戲」後都需要休息回歸真我,否則「很快你就會為工作變身付出代價,嚐到 burnout 的滋味。」Balsari-Palsule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