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與極權監控衛星同在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21 世紀人類面臨 AI 革命,面對就業的前景,除了貴族子女還想進牛劍讀拉丁文,平民出身的中學生升讀大學,眼睛只瞄準 STEM 這四科:科學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

因為這四科是設計、創造、使用、維修、更新人工智能,也就是 AI 技術的四大核心人才庫。

人工智能和機械人,會令超級市場和百貨公司大幅削減售貨員那類的非技術人才,但未來十年,此四大核心行業,卻會在歐美、日本和印度增加 300 萬個技術新職位。

無人駕駛汽車首先將的士司機驅逐出人類的職業史。美國的矽谷和人工智能科技行業,不會把杜林普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的口號放在眼裡,認為杜林普活在 20 世紀初,他只想復興藍領的汽車技術工作,而不知道這種職位永遠不會再回來。

不但藍領工人階級面臨更嚴重的失業,中產各類職位也出現掏空(Hollowing Out)的趨勢。

譬如會計師、銀行經理、金融精算師、醫生、藥劑師等,二百年來,這些職位是西方國家中產階級的中堅,但自從 90 年代以來,西方、中國、印度和第三世界湧現的職位趨勢,是科技發明高端和非技術勞工的兩極,當中的職位逐漸流失,因為人工智能和機械人。

中產階級行業之中,教師這個職業會不會由機械人取代?在技術上沒有問題。西方先進國家和日本,可以一夜之間將機械人教師送進教室。

問題是當教育也人工智能機械化,到底青少年能不能學懂正常的人性溝通,以及當機械人成為教師,會對成長的一代的心理精神有何影響?

中產階級職業空洞化,無可避免會令精神抑鬱症增加。在香港和歐美,患有抑鬱症的人愈來愈多,環顧四周,他們都是你認識的中產階級親友。

因為世界的大變革,職業的流失,前景缺乏保障,許多中產職位由終身合同改為短約。中產階級婦女的丈夫若從事技術性職業,又常常公幹,家庭子女有問題,會導致中產階級婦女的抑鬱症比例大幅增加。

機械人不會患抑鬱症,從前香港三角碼頭的苦力和街市的賣菜大嬸也不會有抑鬱症。未來十年世界走向的藍圖浮現了:一個中產階級公民,會與機械人工智能、抑鬱症和在大氣層外一個極權的監控衛星同在。

這樣的生活,定義了 21 世紀,你會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