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愈大,為何時間過得愈快?

A+A-

小時候總覺得有的是時間,沒有後顧之憂,長大後卻發現時日無多,不敢再偷懶。為何人愈大,時間就好像過得愈來愈快

感覺時間一年過得比一年快,不是沒有根據的迷思(Myth)。早在 1975 年,美國辛辛納提大學(University of Cincinnati)化學工程系退休教授 Robert Lemlich 就發表相關研究,指出人對於時間的看法,是基於生活經歷的比例;小孩 4 歲,一年是他生命中的 25%,但到了 40 歲,一年便是生命的 2.5%,所以,對於「一年」的時間感覺上比較短。

美國生物學家 Robert B. Sothern 花了 25 年的時間,看自己是否會遇到時間像過得愈來愈快的情況。他每天記錄 5 次體溫、血壓、心率和及自己對於 1 分鐘的估算,隨著年齡增長,他的時間估計變得愈來愈不準確,感知時間似乎在逐漸加快。

感觀時間有數可計

Lemlich 的研究中有一條方程式,S 代表主觀(Subjective),R 代真實(Real),圖中所示 dS1/dS2=√R2/R1 ,R2 是實際年齡,R1 是用作比對的年齡,如圖所示,若實際年齡是 50 歲,那麼相對起 8 歲時,50 歲感覺到時間流逝的速度是 8 歲時的 2.5 倍。 圖片來源:The Atlantic/YouTube

Lemlich 的研究發表 40 多年後,神經科學家們亦研究人如何感覺時間以及操縱它。

「科技新時代」(Popular Science Magazine)曾報道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 David Eagleman 的研究課題。他的研究指出,我們的大腦實際上會自行建立時間系統,對於時間,不像人們所想如此直接和客觀。大腦需要時間去接收和處理對外界事物的感知,並解釋和建構經驗記憶 —— Eagleman 把這個機制稱之為「大腦時間(Brain time)」。大腦時間會直接影響人對時間的觀感,而每個人的大腦都有解讀和建立記憶連接的獨特習慣,所用時長也不一樣,因此每個人對時間的感受都有所不同。

根據 Eagleman 的說法,現實時間與大腦時間的這種落差,令大腦在時間感知方面具有彈性(rubbery)。這種能力有助於體驗和創造時間觀感的差異。正如他在演講中所說:「我不能告訴你如何活得更長,但我能告訴你,如何在感覺上活得更久。」

延長大腦時間

他相信大腦缺乏新的體驗,是時間隨年齡增長而流逝得愈來愈快的關鍵因素。當你的體驗常規化,大腦不再需要投放豐富的資源去延長記憶。但如果多經歷新鮮事物,新體驗出現的密度越高,便會使過去事件的時間感覺延長。

他舉例:「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視世界變化為恆常,事情對你來說不再新鮮,你已經看過所有事物的發展模式了。所以,比起兒時的暑假,會發現成年後的夏天沒那麼多新畫面出現,結果所有事情似乎很快便過去。」所以,人可以嘗試改變固有習慣,例如更改既有的上班路線,以獲取新體驗。

當你在尋求別具啟發性的活動時,Eagleman 在史丹福大學的同儕跟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研究人員合作研究,發現「感到驚嘆(awe)的受驗者,因為產生了新的情緒,會覺得有更多時間可用。」體驗世界的新奇,基本上能助你在感觀上放慢時間。 報告指:「令人驚嘆的經歷可使人投入現此時此刻。承載新事物的能力,可以調整時間感知,影響決策,使人過上更愜意的生活。」Eagleman 的理論也指出,人只要生活更豐富,就會覺得時間更長久 —— 潛台詞就是叫人善用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