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案劇新潮:黑色北歐

A+A-
丹麥瑞典合拍的 The Bridge 在全球 60 個國家發行。 「邊橋謎案」劇照。

從「龍紋身的女孩」開始,北歐的犯罪風日漸大行其道,近來 Netflix 購買了一系列北歐犯罪題材的電視劇,似可構成新的分類,即「黑色北歐」(Scandinoir):畫面陰暗、節奏沉緩、氣溫長期低迴,缺乏漂亮面孔。

這股陰冷的熱潮大約起於 2010 年左右,丹麥公營電視台 DR 先後推出罪案劇集「緝兇記」(The Killing,2007)和「邊橋謎案」(The Bridge,2011),以及政治驚慄劇 Borgen(2010),都大獲好評,口碑遠傳。「緝兇記」和「邊橋謎案」則分別於 2011 年和 2013 年由美國電視台翻拍,都做了符合美國觀眾口味的調整。

美國電視的北歐風正式興起,和幾年前相比,已顯得口味成熟,層次豐富。美國觀眾接受消化北歐風格的基礎,在於先有英國罪案劇的薰陶。最近上映的驚慄片「雪中罪」(Snowman)就起用了大量英國演員,說濃重英國口音,北歐罪案劇也離不開英式口味的第一層過濾。

目前 Netflix 的英國罪案劇幾乎涵蓋了英國各地,譬如「迷失故里」(Hinterland)背景是多霧的威爾斯,「警官瑪契拉」(Marcella) 的故事背景是倫敦,發生在約克郡的「幸福谷」(Happy Valley),「河流」(River)則由瑞典明星 Stellan Skarsgård 飾演英國探長。「疑」(Paranoid)的背景是虛構小鎮 Woodmere,聽起來應該是英格蘭南部地區。「疑雲小鎮」(Broadchurch)設在多實郡,以及發生在北愛爾蘭的「墮落」(The Fall)和蘇格蘭的 Shetland

The Break 主角,警探 Peeters。 「The Break」劇照。

若喜歡這種風格陰鬱的英國罪案劇,不難對更為冰冷黑暗的歐洲風產生興趣。譬如比利時電視劇 The Break La Trêve),雖然說法語,具濃厚法蘭德斯色彩,但主角 Yoann Peeters 也是一個諸事不順的潦倒警探,也作一身北歐森林風格的打扮。這齣劇和北歐罪案劇一樣,幾乎沒有動作戲,節奏緩慢,故事隱約涉及納粹的陰影,主角的性格冷漠沉悶,對生活提不起一絲興趣,也很典型。有評論認為,以罪案劇風格而論,比利時也可稱得上新的北歐了。這齣劇逐步提供線索,讓觀眾共同推理,盡可能避免情感因素,有時會以假的答案迷惑觀眾,但並非聲東擊西的假線索,和阿嘉莎姬絲蒂(Agatha Christie)的推理小說一樣,但更為黑暗沉重,懸疑緊張。

兩齣冰島電視劇 Case Lava Field 的風格也不例外。Case 的主角也是一名心力交瘁的警探,總是在冷雨和泥濘中步履維艱,故事題材也很殘酷,並不忌諱兒童的屍體,嚴厲批判不合格的家長。Lava Field 的主角也是在精神上備受煎熬,走不出過去的陰霾,並以冰島嚴酷的野外環境襯托,更顯得失魂落魄 —— 這一表現手法與冰島電視劇 Trapped 不謀而合。現實中,冰島的罪案率只有十萬分之 0.3,有的是犯罪小說的龐大市場。

「紐約客」的作者 Lauren Collins 將英美觀眾對於北歐罪案故事的熱愛,比作 19 世紀英國人對日本藝術的狂熱。也有評論認為這股新潮其實是懷舊:將過去推理小說和偵探片(Film Noir)重新包裝,主旨其實和古典悲劇如出一轍:一定要找到真相,否則死者難以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