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外太空遇上機械人的機率,比生物更大?

A+A-
人類最終找到的,會否是外星文明的機械遺骸? 電影「普羅米修斯」劇照。

與外星人接觸是荷里活電影熱門題材,但通常不是外星人侵襲地球,就是人類在外太空發現外星人,我們很少想像,人類最終發現的或者不是外星生物,而是外星人工智能。有科學家認為這絕對有可能發生,它們或擁有高度進化和繁衍的能力。在茫茫無邊的洪荒宇宙裡,發現這些外星機械體,將從此改寫人類的宇宙觀。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天體生物學中心(Astrobiology Center)總監 Caleb Scharf 撰文提出一個疑問:在 100 億光年的銀河系中,應該起碼有一種外星物種能夠穿梭星際,但為何我們仍未發現他們?人類在這個搜索過程中幾乎一無所獲,究竟高智慧外星生物去了哪裡?

或者在浩瀚的星際中,有溝通能力的物種只是短暫存在,大家沒有在可溝通的距離相遇。又或者外星高智慧生物,以超乎尋常的形態顯現,令我們無法偵察和識別,這難免叫人絕望。

不過 Scharf 提出另一個設想:人類將來接觸的不是外星人,而是外星文明的人工智能機器,它們很可能有特定太空任務在身,能夠在太空搜集資源自我演化和繁衍,比外星文明本身擁有更長壽命。

這些外星人工智能或者能力超凡,超乎人類的認知或分析範圍,以致我們難以與它們溝通;它們亦可能出於任務需要,對我們這些異類表現防範,甚至有敵意。

文章提出,將來不單可能與外星人工智能接觸,還會觸發一場人類宇宙觀的革命。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在 1500 年代提出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從此人類驚覺自身在浩瀚宇宙中,原來不是甚麼獨特的存在;但假如人類在太空搜索高智慧生物過程中,最終發現的只有外星人工智能的機械體,人類亦可能重新確立作為智慧生物體的獨特位置。

發現外星人還是外星人工智能,終究是有根本分別。因為外星生物體大概不會超出生物進化原則,應該擁有與凡人相似的特徵,例如擁有類似人類的心理,或者有同理心作為雙方溝通的橋樑。但外星人工智能的機械體,卻不是依循同樣原則進化,與人類未必有相同溝通基礎。

事實上,我認為人類將會發現類似是「專家」(savant)的人工智能,它們是應付特定任務的高手,但在其他範疇上能力非常有限。

文章指出,類似的人工智能其實已經存在於地球,最佳例子是 Google 的 AlphaGo Master,它專門玩圍棋,能夠透過大量棋局學習對弈,相繼擊敗多名世界頂級圍棋高手;其進化版 AlphaGo Zero,經過 40 日的訓練,無須從昔日的棋局學習,便能夠超越人類;如今出現另一個變體 AlphaZero,只要 24 小時自我訓練,便能夠擊敗受過適度訓練的 AlphaGo Zero 及其他人類棋手。世界頂級棋手接受訪問時無不驚嘆,這些人工智能的對弈方式異於凡人,戰略獨特而高深莫測。

目前 Alpha 系統的應用已開始超越圍棋,研究人員正著手改良,用來解答困擾人類已久的科學難題。Scharf 認為,這類人工智能系統終有一日會大量用於外星探索,始終機械體遠比生物體穩健,更適合穿梭星際間的距離,又較少引發道德爭議。將來,這些人工智能機器都可能身負重任,是特定範疇上的「專家」,最終可能以類似生物神經迴路的結構互相聯繫,結合成完備智慧的人工智能。

這種人工智能還可能有類似生物演化的能力,有如生物幹細胞能夠快速形成胚胎。人工智能的自我繁衍速度更可超乎生物體,能夠利用外星資源自我進化,最終以類似進化生物學家 Lynn Margulis 提出的「多細胞生物」(multicellular creatures)形態存在。

如果人類沒有設計出這種人工智能,又找不到高智慧外星生物,那這些人工智能可以如何煉成?

事實上,擁有如此能力的人工智能,除非設定了自我毀滅程式,或遭逢大型災難,否則它們應該會超乎任何生物壽命,在外星文明殞落後繼續存活。

Scharf 認為,在 100 億光年的銀河系歷史中,其他外星文明極有可能出現過這種人工智能。一旦人類確切發現外星人工智能機器,一切終將改寫 —— 它可以證明銀河系確實有其他智慧存在過,但我們作為生物的壽命,卻遠不及這些高速自我繁衍的人工智能機械體。「最重要的是,我們有可能是當前唯一洞悉這個事實的生命。」

縱然,人類未必能夠理解一個存在已 10 億年的外星人工智能,「正如生活在 12 世紀蒙古草原上的人,會認為無人駕駛技術是魔術、毫無意義」,但它們終究會成為人類了解外星文明的關鍵線索 —— 我們可從而發現其他外星生物,或者到最後發現的,只得數之不盡的殘餘外星文明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