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敗走潮:澳洲失守,香港呢?

A+A-
來自中國的無底座式共享單車 Ofo。

香港共享單車公司 Gobee.bike 創業僅一年,近日便因嚴重虧蝕宣佈清盤,結束香港業務。生意失敗,卻引發極多後續問題,除了需要回收單車和退還用家按金,亦被立法會議員批評,監管政策漏洞太多,令共享單車尚未普及,已成為偷竊及刑事毀壞的新目標。

當然,共享單車成災,香港並非唯一遭受熱潮反噬的城市。共享單車來勢洶洶,進駐全球各地,來自中國的 Ofo 和澳洲的 Reddy Go,去年相繼在悉尼和墨爾本等城市推行,曾被視為帶動澳洲共享單車風潮的主力不過,競爭對手漸多,不同顏色的無基座(Dockless,即沒特定停車裝置)共享單車充斥街道,催生大量管理和經營問題。單車太多用家太少,一眾公司賺不到錢之餘,更來不及處理毀壞和丟棄車輛等問題,共享單車在澳洲的發展勢頭急轉向下。

不到一年時間,巨頭相繼宣佈離開澳洲市場。月前,新加坡公司 oBikes 表示將退出墨爾本業務。當時墨爾本議會有相關人士提出憂慮,擔心 oBikes 搶眼的黃色單車會隨著公司離開而遭棄置,或遺留在不妥當的位置,對城市面貌構成嚴重污染。不過,未找到解決方法,澳洲的共享單車敗走潮已連環湧現。

去年由悉尼科技大學畢業生 Donald Tang 創立的「本地薑」Reddy Go ,據指已通知登記用戶將進行業務重組,並以免費送出單車作賠償:「如果你不想等待重組過程,並希望終止會員資格,我們樂意為你和你的朋友提供免費單車(共兩輛單車),以表示我們對你的謝意。」而日前,獲得龐大中國資金支持、被稱為「單車中的 Uber」的 Ofo,表示公司已作出「戰略決定」,將注意力集中到其他主要市場,並且在兩個月內減少悉尼和阿德萊德的業務。其發言人指:「在過渡期間,Ofo 將開始在市面移除單車,並將它們整合和存放到貨倉。」

Ofo 表示公司已作出「戰略決定」,離開澳洲市場。

儘管共享單車在部分城市發展順利,更成為重要交通工具,可是,在澳洲一度蓬勃發展的共享單車,最終無法持久經營。曾於紐約使用共享單車的用家 Paul Hindle,於悉尼使用過 oBike 坦言,這套系統於當地並不適用。在用家眼中,可靠的共享單車服務,除了要有數量充足和操作正常的車輛、提供安全頭盔,還需要有易於尋找、位置便利的單車停泊站。「悉尼的共享單車網絡太缺乏停泊站了。這意味著你無法在清早上班時,只需要走出家門步行一少段路就找到單車。」

從成功推行共享單車的城市可看出,要令共享單車發揮真正作用,首先它要成為居民日常依賴的交通網絡。雖則無基座式的共享單車看似更為方便,然而,會持續使用這類單車的用家相對有限。以發展成熟的美國共享單車市場為例,德勤合夥人 Kellie Nuttall 指出,數據顯示,基座式設計的共享單車遠比無基座式受歡迎:「事實上,無基座式單車僅佔全部使用次數的 10% 以下。」

換言之,面對共享單車競爭過急而迎來的淘汰潮,能夠存續下來的,可能是有固定停泊點的基座式單車。看似更具優勢的無基座式,不但維修和管理成本超出負荷,之於城市亦會製造更多難以收拾的亂象。再者,真正使用共享單車的用家,對便利程度的要求並不苛刻,不需要在街道上隨處撿拾,最需要而往往缺乏的,反而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配合。

「我們從研究中察覺到,用家都傾向在獨立的單車路上行駛,這樣便不需要跟其他交通工具如私家車一起共用道路。」哪個城市擁有這些基礎設施,共享單車就能在該地方發展和普及。至於香港,參照分析全球城市單車友善水平的哥本哈根指數,則多年來一直分數偏低。連澳洲都失敗了,在香港推行共享單車的下場,相信只會是增加堆填區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