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何以成為搞笑諾貝爾獎常客?

A+A-
日本醫生堀內朗憑「坐著自照大腸鏡」的研究奪得今屆搞笑諾貝爾醫學獎。 圖片來源:路透社

新一屆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剛於上週揭曉,從千奇百怪的研究題目,到別開生面的頒獎典禮,全都讓人樂在其中,打破科學的沉悶印象。今年消化科醫生堀内朗憑研發坐著自照大腸鏡的革命性方法,獲得醫學獎殊榮,並創下日本人連續 12 年奪得搞笑諾貝爾獎的紀錄。做事一板一眼的大和民族何以在搞笑科學上屢創佳績?「讀賣新聞」調查研究本部研究員佐藤良明嘗試找出答案。

搞笑諾貝爾獎在 1991 年成立,頒予那些乍看可笑但予人深思的科學研究。在獎項創辦翌年,日本便誕生首位得主,資生堂研究中心多名人員憑藉「闡明導致腳臭的化學組合Elucidation of Chemical Compounds Responsible for Foot Malodour)」,獲頒該屆的醫學獎。此後常有日人贏得殊榮,其中 1997 年、2005 年及 2013 年這 3 屆,均有兩個組別同由日人勝出,而自 2007 年起連續 11 年有日本研究獲獎。北海道大學電子科學研究所教授中垣俊之更曾兩度奪獎。

北里大學名譽教授馬渕清資憑研究「踏到蕉皮有多滑」,在 2014 年贏得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 圖片來源:路透社

對於日本的驕人成績,搞笑諾貝爾獎創辦人、幽默科學雜誌「不可思議研究年報(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編輯 Marc Abrahams 解釋:「日本的研究人員好奇心旺盛,面對研究總是專心致志。他們的集中力之高,彷彿除了自己的興趣以外,整個世界都不存在。」他又指出,日本和英國是僅次於美國最多獲獎的國家,「兩國都有一種文化,能夠接納進行古怪研究的人,並為他們感到驕傲。」

北里大學名譽教授馬渕清資憑研究「踩到蕉皮有多滑」,在 2014 年贏得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認為「科學的本質就是『有趣』」,但英語有 interesting(引起興趣)和 funny(有趣)這兩個不同形容詞,即是科學家感興趣的事,世人未必覺得有趣,反而日本人只有「有趣」一詞,或許就是這樣誤打誤撞,明白到科學的真諦,於是持續進行創新研究。

馬渕相信,美日兩國研究環境之差亦有影響。前者雖為科學大國並熱衷研究,但大學等研究機構為了取得經費,專注研究至急至難的問題。日本卻仍有餘地,容許研究員關注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去年的生物學得主、北海道大學昆蟲體系學副教授吉澤和德亦指:「對日本研究員來說,被說是奇人或怪人可謂讚美。因著社會的寬容,(大家)便有空間在一定程度下自由研究。」

  • 堀内朗醫生親自示範如何坐著自照大腸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