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長遠?】多國專家:母語教學至關重要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本港教育局長質疑,用廣東話學中文不夠長遠,怕會失去優勢云云。非洲多國恰巧也有類似見解,很多小一學生在家說母語,學校則用英語、法語或葡萄牙語授課。然而,這些「全世界」也用的語言對學習並無幫助,因為孩子們根本聽不懂老師說甚麼。一些專家積極尋求方法,改變如斯荒謬的現象。

撒哈拉沙漠南部有約 2,000 種不同語言,常用於家人、朋友及街坊之間的溝通,偶爾也會出現於大氣電波。學校卻承傳殖民時代的做法,全面使用英語、法語或葡語,大部分孩子 —— 尤其是鄉村出身 —— 入學時幾乎毫無基礎。一些教育專家指出,此舉恐會適得其反。

「若你想找方法阻止孩子學習,用一種他們日常不會聽到的語言授課就行。」奧斯陸大學教育與發展學教授 Birgit Brock-Utne 這樣說。她在非洲教學及研究多年,現於南非金山大學擔任客席教授。「我們的研究非常清楚地顯示,以孩子的母語或他們熟悉的語言教學,較為理想。」一些非洲國家已著手改變,有些小學把本地語言融入課程,甚至只有本地語言上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全球教育監察報告 2016」亦指,母語教學尤關重要,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報告建議,兒童應以母語接受教學至少 6 年,避免出現知識差距(knowledge gap),並提升兒童學習及理解授課內容的速度。Brock-Utne 亦從坦桑尼亞和南非的校訪發現,接受母語教學的孩子較為積極,更具批判性思考,並營造出截然不同的課堂氣氛。

據「德國之聲」報道,非洲各國落實母語教學的策略稍有不同。尼日利亞擁有 500 種語言,卻主要用英語教學,當地現有先導計劃,把 Haussa、Yoruba 和 Igbo 這 3 種最為廣泛使用的語言,引入小學課程。塞內加爾雖以法語授課,但全國僅得 3 分 1 人能操流利法語,多間學校遂加入一種本地語言作雙語教學。莫桑比克則計劃把教學語言開放至 23 種。

「以一種孩子早已認識的語言來教當然更好。」德國萊比錫大學非洲研究教授 Rose Marie Beck 雖這樣說,但她質疑用哪一種才對。非洲很少地區以單一語言為主,孩子往往成長於多語言環境。她指教師必須更靈活,並合用多種語言教學。可是,落實這些改變耗資甚大。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或法語圈國際組織(OIF)等雖有計劃支援教材及教師發展,對改變整個非洲來說卻遠遠不夠。

改革的另一阻力來自家長和社會精英。德國法蘭克福大學非洲研究教授 Axel Fleisch 指出,作為決策者的非洲中上階層,支持使用歐洲語言。「對他們來說,用殖民時代的語言授課並無問題。他們大可將子女送往私立學校,而這些孩子在上學前,相信亦已精通那些外語。」Brock-Utne 亦指:「很多家長即使不會說殖民時代的語言,也認為用外語授課,才是學習外語的最佳方法。」她強調,這種觀念並不正確,特別是當老師的也對那門外語也不熟悉時,但要家長明白這點,顯得相當困難。

Fleisch 補充,除了英、法及葡語帶有殖民色彩,一些非洲語言也有負面含義。如在南非,曾有學生走上街頭,呼籲大學以英語授課,而非殖民時代的南非荷蘭語(Afrikaans),或是祖魯語(Zulu)等土語。很多人認為,這些語言跟種族及種族隔離期間的群體分離,有著太過密切的關係。因此,到底該用哪種語言教學,各國內部也有爭議。

在這個問題上,知名肯亞作家 Ngugi wa Thiong’o 有其獨到見解。「我提倡的方針很簡單:就從母語開始。然後,學習通用語言,或是那種能讓來自不同語系社區的人互相交流的語言,接著再學英語、法語或其他語言。」他認為,假如只用英語或法語教學,反會製造一種印象,令人認為知識僅來自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