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姊妹對你的影響,比你想像更深

A+A-
電影「海街女孩日記」劇照 。

有兄弟姊妹的人,父母大抵都會說過:「希望你們長大可以有伴,而這個伴可以代替父母陪你走更遠的路。」之類的說話,說話的目的是為了兄弟姊妹之間相親相愛也好,是為平息爭吵也好,無可否認,他們大都是在一生中出現時間最多的人,前「大西洋」副總編輯 Ben Healy 近日就撰文探討,兄弟姊妹是否比父母更具影響力。

美國家庭中 82% 的孩子至少與一個兄弟姊妹一起生活,比與父親同住的比例更高,而已屆 70 歲的人,大約 75% 仍有在生的兄弟姊妹,這證明了他們最有可能是一生中陪伴我們最長時間的人。兄弟姊妹可以親如密友,也可能敵對如仇人,他們究竟是令我們的生活更好,或是更糟?

這永遠是一個複雜問題。青春期與兄弟姐妹的正面互動,可以培養同理心、親社會行為乃至學術成就,因兄弟姐妹的關係是獨特的。他們相處的時間比朋友更多,從小建立典型的同伴式互補互動及互惠關係,亦會相互影響。此外,兄弟姐妹在情感上的交流,有助於推動日後的社交發展,因為有兄弟姊妹的家庭儼如小社會,幼兒需要在兄弟姊妹中建立自己的地位,在家庭中佔據一席之地。

不難想像,當兄弟姊妹關係欠佳時,產生壞影響的機會亦愈大。緊張的兄弟姊妹關係令人更可能濫用藥物,並在青春期出現沮喪及焦慮的情況,而遭到兄弟姊妹欺凌的孩子更易有自我傷害的傾向,而 18 歲時出現精神問題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 2 至 3 倍。

一個人選擇模仿他的兄弟姊妹,或者試圖表現出與兄弟姊妹不同,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研究發現若兄弟姊妹之間關係正面,往往可以達到相近的教育水平;相反,那些與父親相處時間較少,或認為父母偏心的人,兄弟姊妹之間的關係不太正面,在學習上的際遇亦會截然不同。當然,差異並不一定是壞事,兄弟姐妹與父母的關係會隨著時間變得愈來愈不同,關係亦可能會漸趨緩和。

無論如何,兄弟姐妹的影響是持久的。一項針對超過 100 萬名瑞典人的研究發現,在兄弟姊妹死於心臟病以後,本人心臟病發作的死亡風險也會增加,原因不僅在於大家基因相似,更在於失去生命中的關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