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罪案何以成為風靡全球的娛樂節目?

A+A-
Netflix 劇集「美國犯罪故事(American Crime Story)」劇照。

以真實罪案為基礎的影視作品,近年層出不窮。無論是劇集「美國犯罪故事American Crime Story)」,抑或紀錄片「謀殺犯的形成Making a Murderer)」,花一個季度闡述一宗案件,卻能引人入勝,贏盡口碑獎項。 Death in Ice ValleyS-Town  In the Dark 等解構現實奇案的播客節目(Podcast),亦廣受聽眾歡迎。但我們這些與惡罪沾不上邊的普通人,為何如此著迷於真實的駭人血案?英國廣播公司請來多名專家作出分析

電視節目評論人 Jack Seale 認為,這類節目的成功因素在於違反直覺的製作方式。「若你放慢一套取材自真實案件的紀錄片來看,你會執迷於案中每一條蛛絲馬跡,這非乏味而是迷人。因為它強調了每項微細發展的重要性。」他解釋:「(製作人)利用一些巧妙的敘事手法,譬如每集都以一項重大發現來收結,叫觀眾懸著一顆心。這種全新類型的節目意外地令人沉迷。」

Seale 相信,收看模式的轉變亦是另一要素。「(『謀殺犯的形成』這個系列)它是在 Netflix 播放,沒有一個每週的線性時間表。這是關鍵所在。如果你去向電視台甚至乎是 2015 年的 HBO 叩門,跟他們說『我有一套精彩的紀錄片適合你播放,大家都會愛上它。不過片長 10 小時』,對方肯定嘲笑你。但在網上,基本上節目製作人可以永遠拍下去,而觀眾不用在乎是否獨立成篇,因為他們隨時都可以看下一集。」

紀錄片「謀殺犯的形成」追蹤美國一宗奇案的審訊過程。威斯康辛州男子 Steven Avery 被囚 18 年後,獲 DNA 證據以證無罪,其後卻被控謀殺攝影師 Teresa Halbach。 圖片來源:Netflix

事實上,早在 2014 年播客節目 Serial 已經取得驚人的下載成績。主持 Sarah Koenig 花上一年調查一宗發生在 1999 年的謀殺案,死者為巴爾的摩 18 歲學生 Hae Min Lee,她的前男友 Adnan Syed 被定罪。但該節目發現,Syed 當初的代表律師未有就數據的可靠性,對手機訊號塔的專家進行盤問,後來 Syed 因此獲判重審。假如沒有 Koenig 和節目監製 Julie Snyder 讓大眾注意到此案,恐怕難有翻盤機會。

英國愛丁堡大學犯罪學講師 Gemma Flynn 博士認為:「這類探討真實罪案的節目討論的,不再是怎傷害人,而是司法不公。這是正面的轉變,因為『謀殺犯的形成』或『勁爆女子監獄Orange is the New Black)』等虛構作品,都讓人對刑事司法系統起不了作用此事感興趣。」此外,大批女性支持者也是流行的原因:「女性不一定最易受害,但她們都較害怕罪惡。所以就有了對『罪惡』的重構,尤其是為女性而設。」

曼徹斯特諧星 Rachel Fairburn 亦深有同感,她與 Kiri Pritchard McLean 共同主持的播客節目 All Killa No Filla 就常以連環殺手開玩笑。今年起她們舉辦現場活動與聽眾交流,絕大部分來客都是女性。Fairburn 認為這類節目對女性確有一定魅力:「作為女人,人身安全是你時常警覺的事。那可能令你害怕表現自我、留意自己的舉動、避免夜歸。我認為這是我們內心深處著迷的事,它令我們意識到那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Fairburn 亦不驚訝世人對真實罪案的癡迷。「在維多利亞時期,人們會看『插圖警察新聞(The Illustrated Police News)』及其轟動性報道。」她相信:「人總是有點冷酷,他們當時也常看公眾處決。」但 Flynn 博士提醒,無論我們多想發掘真相,這些以真實案件為基礎的節目,重點並非「是誰幹」而是「怎樣幹」。「我們談論的是一門藝術,它既非學術性客觀,也非研究。它被重新創造,以一種令我們追看的方式來說給我們。」

馬里蘭州男子 Adnan Syed 原被判謀殺罪成,但播客節目 Serial 調查此案後提出質疑,最終法庭批准重審此案。 圖片來源: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