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包進化史:從人類古文明到奢侈潮物

A+A-

「腰包」—— 無論稱呼為 Waist bags、Belt bags、美式術語 Fanny packs 還是英國叫法 Bum bags,今日它已成為時尚界的新寵,在 2018 年頭 10 個月,單是腰包的銷量就佔了美國配飾產品增長的 4 分之 1。無可否認,腰包一點都不奢華別緻,過去常出現於街市小販、爬山人士和運動愛好者身上,但潮流的改變令你意想不到,它確實已成為 Balenciaga、Louis Vuitton 和 Gucci 等奢侈品牌的頭號商品。

在 1980 年代,隨著「運動風(Workout Fashion)」興起,人們日常更喜歡穿上運動服裝,加上出國旅遊的熱潮,實用的尼龍腰包曾經風行一時,對運動型還是優閒人士來說,都相當受歡迎。不過,要把今日這股平民裝備奢侈化的熱潮形容為 80 年代的「潮流復興」,未必完全正確。認為腰包是 80 年代產品,這種觀點可能太短視,因為在人類漫長歷史中,腰包的「潮流」實際上有著更史詩般的古老文化。

「冰人奧茲」模型。 圖片來源:Thilo Parg/ Wikimedia Commons(licence CC-BY-SA-3.0

「故事的關鍵,其實發生在 1991 年。」Quartz 專欄作者 Jessanne Collins 如此形容。當然,腰包產品的冒起,還有運動服裝的穿著熱潮,在 1980 年已經開始,一個潮流無法歷久常新,到 90 年代初,腰包設計再無突破,反而加上愈來愈多徽標裝飾,令簡單易用的功能性配件變得俗氣,這股潮流已經開始衰落。

但就在 1991 年,意大利和奧地利邊境的一座山上,一對德國遊客偶然發現了一具冰封的屍體。起初,救援人員以為只是一名不幸的旅客屍體,其後才證實,死者確實是一名旅客,不過是 5,000 年前的古代人。這個冰封的木乃伊就是著名的「冰人奧茲(Otzi the Iceman)」。屍體保存完整,還包括其配件,例如一條小牛皮腰帶,腰帶上掛著一個小袋,裡面放著一個古代打火機 —— 可以生火的火絨菌(tinder fungus),刀片和其他工具的小袋。這無疑是今日的腰包配飾於 5,000 年前的初貌

腰包的特性,從 5,000 年前到公元 1980 年,都是以實用為最主要考慮。這解釋了為甚麼它們早在古人類文明的青銅時代已經出現。在各種古化文明中,都以某種形式出現這種緊身包(hip-hugging bags)。例如,古埃及象形文字中,男性會在腰帶上掛著袋子,而古羅馬人將硬幣和錢包掛在他們的手臂或腰帶上,美洲原住民則會縫製水牛皮小袋。時至今日仍然流行的日本和服文化亦然,日本傳統習慣把一些小袋、小籃子或稱為「印籠(inro)」的小盒,用繩子勾著其和服長袍,繩子的另一端則連著名為「根付(netsuke)」的雕刻飾品。

同樣地,收藏家 Genevieve Cummins 在接受 Collector’s Weekly 訪問時提到:「在不同文化中,腰掛配飾的概念卻是共通的。」他特別提到,一種流行於 18 世紀維多利亞時代,被稱為 Chatelaines 的產品,當時女性流行用它把各種實用的便利物件掛在衣服上,就像一條精心製作的鑰匙圈。社會上各個階層的女性,腰上物件都不同,有女裁縫會攜帶縫合工具,護士攜帶醫療設備,皇室女士則攜帶奢侈飾物,如袋錶和扇子。Chatelaines 就像訂製的瑞士軍刀,女性會為自己的喜好和生活需要而改變攜帶物品,使用意念上與今日既實用又作為潮流配飾的腰包頗為相似。

從今日來看,腰包已脫去了過去幾千年的實用性,被無數奢侈品牌寵幸,成為時尚界流行文化的一件搶眼之物。不過,就像今日時裝界最具影響力的潮流品牌 Supreme,它們最初是銷售以實用功能需求為主的街頭服裝和滑板產品,其中包括滑板包(skater bag),亦即是腰包。

當 Balenciaga 和 Louis Vuitton 洞悉了潮流的改變,在 2014 年紛紛轉向街頭服裝,運動套裝、連帽衣、腰包甚至棒球帽都獲得了新的定義。腰包從實用主義走到奢華設計師的時裝秀,其變遷本身就是過去十年時尚界潮流移動的最大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