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文化中的數字文化

A+A-
從網址、電郵域名以至網絡流行語,有如神秘密碼的數字組合屢見不鮮,亦成為中國一大網絡文化。 圖片來源:VCG/VCG via Getty Images

在當代中國,尤其是互聯網和電子商務世界,離奇的數字組合層出不窮,若不解畫,有時著實令人費解,例如網絡巨頭阿里巴巴旗下的各個商貿平台,官方代號都是 1688,原因是這組數字的普通話發音,跟「阿里巴巴」有點相似。連鎖快餐店麥當勞就更有創意了,麥當勞的中國網上訂餐平台「麥樂送」,網址 4008-517-517.cn 只有一串數字,取 517 的諧音「我要吃」。同類例子,還包括求職網站 51job.com,「我要 job」,以及短片分享平台 6.cn,取自中國網絡用語「溜」(意思即是「很厲害」)。

從網址、電郵域名以至網絡流行語,各式各樣有如神秘密碼的數字組合,應用情況甚至比文字還要普及,亦成為中國一大網絡文化。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數字都有著一番迷信和迷戀的解讀,例如 8 諧音「發」財,4 和 14 與「死」同音,並不吉利。時至今日,諧音數字繼續在網絡世界深受歡迎,例如 748 即是罵人「去死吧」,520 就是眾所周知的「我愛你」。

不過,對於一些遊客和外國人來說,這逐漸成為讓人相當困惑的中國社會怪癖。自由撰稿人 Mithila Phadke 於 BBC 寫道,當他搬到北京後,注意到大家在生活中都非常流行這些數字謎語。「你需要牢記日常生活各方面的數字組合。它們會出現在網站的域名,同時又是互聯網術語的一部分,而某些數字在文化信仰中則具有重要意義⋯⋯ 生活在中國,意味著你會不斷受到數字轟炸,情況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和文化。就算是我的中國同事和朋友,都解釋不到。」

據他形容,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在中國購買火車票。「當我初次來到中國時,我跟我的四川室友問起一些關於新年旅行的計劃,我聽說攜程(CTrip)網站上的火車票價有點高,他隨即建議:『你為甚麼不試試 12306?』」

「唔,難道這是求助熱線號碼?」他甚至以為是自己普通話程度不夠好,所以聽錯。但大部分中國人都知道,12306 其實是指中國鐵路的官方網站 12306.cn 及其手機程式。

「事實上,網站名稱中的這些數字通常都不是隨機的。」Mithila Phadke 引述另一記者 Christopher Beam 解釋:「例如,163.com 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網易』(NetEase)的網址。原因要回溯到撥號連線的時代,當時用家需要上網的話,要輸入 163。」情況相似的是中國兩大電信服務商中國電信(China Telecom)和中國聯通(China Unicom):「他們就以本身的客戶服務號碼作為該公司的域名,分別為 10086.cn 和 10010.cn。」

然而,他跟一些美國朋友同樣感到疑惑,並進一步探問,既然都是縮寫,為甚麼不直接使用英文字母呢?

現居上海的作家 Frankie Huang 電郵解釋,中國網絡文化的「數字化」主因,是由於數字諧音,儘管不正規,卻很多時候比普通話拼音更加準確,亦更容易用作統一的網站名稱。而這又涉及中國不同地域的方言和發音差異。如 Frankie Huang 所指:「並非所有中國人都能完全掌握拼音。如果網站用上拼音名稱,有些人可能很難拼出他們要寫的(英文)字母。」與其要求全中國的用家準確無誤使用拼音,記住一串數字反而更輕鬆。

另一個原因,是中國的手機上網普及率高,拼寫一個中文字,至少要在手機鍵盤按幾下,但每個數字只需按一下,速度比任何拼音輸入法還要快得多,導致新一代網絡用戶都傾向覺得,輸入數字更為節省時間。

在中國,需要入鄉隨俗,適應這套獨特的數字文化,但對 Mithila Phadke 來說,有一項幾乎所有中國網絡用戶都做到的事情,讓他感到相當困擾 —— 就是記住自己的 QQ 賬號。行走中國必備的通訊程式,一串長長的隨機數字,大部分中國網民都倒背如流。儘管生活在封閉的中國網絡世界裡,但他們對於數字的「敏感」程度和記憶力,讓外面的世界感到無比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