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我先不講直接與骸骨有關的故事,改為講有關日本京都一個鐵路車站 —— 帷子之辻站的故事。
帷子之辻車站為兩條鐵路綫 —— 嵐山本綫及北野綫的中轉站。而這個站的特別之處,是有關日本第 52 代嵯峨皇后的事蹟。
皇后名為橘嘉智子。在嵯峨天皇登基前,已深得其喜愛及寵幸,因為姿色而登上皇后寶座。橘嘉智子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與弟弟開設了「學館院」,冀望推動佛教及有關教育,令信徒及子弟可以有多個機會學習經書、典籍。她最希望是可以好好利用她的社會地位,來廣泛推廣佛教。因此橘嘉智子在平安時代,建造了日本第一座禪寺 —— 檀林寺。
橘嘉智子最想人民學會生命的無常及有限性,可是不斷遇上阻滯。而阻滯的源頭是她自己的美貌。據說,每次當她嘗試說教講義時,都會換來一大堆學生送來的情信,而不是一群有心學習的學生。就算她與佛門的弟兄,到深山閉關修煉,依然會受到騷擾。這些都令橘嘉智子煩惱不已!因為她深知道她的外貌及身體,都是幻象而不是永恆,終有一天會消失的。她不禁苦惱其他人這麼迷戀她的外表,又如何能夠尋求到永恆的真理呢?
當橘嘉智子於 64 歲去世時(據說依然美艷動人),她的心願震撼了整個皇室!有傳說指她在交代遺願後自殺。皇后拒絕了所有皇室的殮葬安排及喪禮,反而要求將她的屍體以最簡單的布包好,然後放在街上。她相信當人民看到她的肌膚及身體慢慢腐爛,她身上的肉會被烏鴉及野狗享用,她的身體最後化成不漂亮的骨頭時,人民就會明白她一直以來教導他們,萬物皆有盡時的這個道理。皇室最後完成了橘嘉智子的遺願,而曾經擺放她屍體的街道,就成為了帷子之辻,即「屍體的交叉口(The Crossroad of Corpses)」。雖然背後的緣起未必家傳戶曉,但依然保留為車站名稱。
- 檀香山藝術博物館(Honolulu Museum of Art)收藏的九相圖(部分)。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橘嘉智子此舉的確引起了大眾注意,並且間接催生了日本佛教名為「九相圖(The Nine Signs)」的繪圖。這 9 幅圖就是記錄了一個人死後,屍體會經歷的 9 種階段及情況,當中尤其仔細繪畫有關屍體腐化的過程。由於極度真實,不得不讓人覺得畫家是在屍體旁,邊觀察邊繪畫。這九相為:
- 脹相(ちょうそう):屍體開始發脹
- 壞相(えそう):表皮壞死裂開
- 血塗相(けちずそう):血液流出體外
- 膿爛相(のうらんそう):長出蛆蟲,膿液流出,皮肉腐爛
- 青瘀相(しょうおそう):屍體變色
- 噉相(たんそう):鳥獸分食
- 散相(さんそう):肢體散落一地
- 骨相(こつそう):皮肉已盡,只餘白骨
- 燒相(しょうそう):屍體歸於塵土,不著痕跡
雖然這次的骨骸故事有點特別,但不得不慨嘆,要讓人正視死亡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相信橘嘉智子的目的也達到,不論是對當時的人民,還是過了這麼多年的日本人民,甚至是遊客的我們。
參考資料
- Davisson, Z. 2013, 31 October. Katabira no Tsuji- The Crossroad of Corpses. 百物語怪談會 Hyakumonogatari Kaidankai.
- Empress Danrin Kachiko. 2017, 12 August.
- Quigley’s Cabinet. 2013, 8 November. Japanese memento mo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