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的戰爭:乾手機 VS 抹手紙

A+A-

一直以來,抹手紙與乾手機似乎和平共存於廁所之中,但實情是「既生瑜,何生亮」,它們處於一場商業戰略與公關的激烈競爭中。美國市場顧問 George Campbell 形容:「這幾乎就像可樂戰爭一樣。有百事可樂對可口可樂,也有乾手機及抹手紙。」科學界仍未能就兩種產品孰優孰劣達成共識。最近「衛報」一篇報道就指,兩者在研究方面一直鬥得難分難解。

抹手紙與乾手機的出現相差十數年。跨國個人護理用品製造商金佰利集團(Kimberly-Clark)擁有的 Scott Paper Company,於 1907 年開發出洗手間抹手巾;而紐約的 Airdry Corporation 於 1922 年才為最初的腳踏式乾燥設備申請專利。但在 20 世紀時期,抹手紙較為主要,而且紙巾生產商同時生產了大量其他產品,對客戶的影響更大。生產烘乾機為主的公司,大體上只另製乾衣機,宣傳預算較少,影響力有限。

裹足不前的乾手機

Dyson Airblade 乾手機。 圖片來源:Wikipedia Commons

美國公司 Zephyr 在 1922 年聲稱,使用其乾手機只需 36 秒。但隨後 70 年內,乾手機沒有大進步,只能加快烘乾速度 6 秒,設計則基本相同,仍主要利用電機驅動風扇,令空氣流動,吹過加熱元件。所以在 20 世紀大部分時間,公廁仍是鮮有見到乾手機。

多年來,最有名的乾手機製造商是 World Dryer,由創辦人 George Clemens 在 1948 年建立。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木材短缺,抹手紙同様受影響。Clemens 於 1951 年推出的「Model A」,就成為當時市場上最具代表性的型號。

World Dryer 銷售經理 Scott Kerman 在 1989 年加入公司擔任推銷員,他直言:「那時候,如果有人申請研發資金,他會被告知:『到底誰需要更好的乾手方法?』」似乎不會有革命性的進步,而客戶仍會買他們的產品。在 1970 年代,麥當勞在美國所有分店都安裝了 World Dryer 的型號,他形容是巨大的勝利。即使如此,紙巾仍一直佔優勢,因為使用紙張,就不必在乾手機前等半分鐘。

有欠環保的紙巾

不過,紙巾也可以成為廁所中的麻煩事。像要經常補充紙箱及清理垃圾桶,有時紙巾又會被扔到地上,遇水變成泥濘一般。又或者人們把紙巾扔進馬桶,造成堵塞,令全球最大衛生紙生產商之一的 Sofidel 不得不開發一種在水中迅速溶解的產品。偷紙巾和縱火,同様是令共用廁所放棄抹手紙的原因。美國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最近用大約 700 台乾手機取代抹手紙,預計每年可節省 10 萬美元,更省下一些清理廁所的功夫。

由於抹手紙在用完之後無法循環再用,紙漿及造紙業巨頭 Georgia-Pacific 副總裁 Mike Adams 一直研究其成本及可持續性。代表了 90% 歐洲紙巾生產商的紙巾研究會 European Tissue Symposium(ETS)主席 Fanis Papakostas 也承認:「即便是我媽媽,也認為我們只是在砍樹。」他更補充:「自由市場仍未找到一種可持續回收抹手紙的方法。我們已進行過一些回收實驗,將之收集在綠色袋子裡,然後送到回收工廠,它們會變成複印紙回來,但這還不是一個商業過程。我想有一天,我們會看到抹手紙被回收。」Papakostas 表示,現時幾乎所有原材料都來自再生紙或可再生林業。但有批評則指,即使用可再生樹林,運輸過程仍是會帶來碳排放。

沒完沒了的研究論爭

抹手紙在環保方面打敗仗,但在衛生上或可獲勝。最早比較乾手方法的細菌殘留研究,發表於 1953 年,到現在已經出現數十篇同類文章。大多數研究都提出兩個核心問題:使用烘乾機後,手上帶有的細菌是比較多還是少?乾手機有否令細菌及病毒在洗手間中散播?當中大多研究都受到資助,但其中有一個真正的獨立研究項目,乃 2012 年梅奧醫院(Mayo Clinic)發表的研究,作者建議「在衛生至關重要的地方,如醫院和診所」,首選使用紙巾。

其他研究與贊助幾乎都脫不了關係。ETS 在 2016 年 11 月和 2017 年 1 月舉行的會議上,就展示出紙巾企業與列斯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研究項目的密切關係。這份發表於期刊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的研究中,科學家收集了英國、法國、意大利十幾間醫院洗手間的細菌様本,發現用抹手紙或噴射式空氣乾手器的洗手間,兩者污染水平存在「顯著差異」。但早在會議期間,金佰利集團的代表一直聯絡其他科學家,確保他們參與其中。該實驗尚未開始,ETS 已在最有利位置、且為最好的結果制定了媒體策略:在洗手間用乾手機後,發現帶抗生素抗性的細菌。

紙巾行業資助和推動一系列研究的同時,乾手機公司亦資助了有利自身的實驗。在 2011 年由 Dyson 資助的同行評審,發表在期刊「應用微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上,Dyson 的科學家 Toby Saville 就是作者之一。他們認為品牌旗下的 Airblade 乾手機,比舊的熱風型乾手機,更能減少細菌轉移。

直到今天,兩者的爭拗仍是沒完沒了。事實是,我們每天都接觸到細菌,但並非每個人都會感染災難性的疾病,重點是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如果洗手沒有做好,再好的乾手方法似乎也是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