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食澳洲自主的中國因素

A+A-
圖片來源:GREG WOOD/AFP/Getty Images

「自由的代價是永恆的警戒」。一旦警戒鬆懈、政治天真,需付出的代價也許難以想像,澳洲的經驗正堪借鏡。澳洲著名知識分子 Clive Hamilton 所著的「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Silent Invasion: China’s Influence in Australia)」,以經濟、僑務、間諜活動、文化滲透等方面研究,全面闡釋了中國因素如何蠶食、影響澳洲的自主,為澳洲的自由敲響警號。

「無聲的入侵」分析了中國如何以政治、經濟等手段影響澳洲;圖為書封。

澳洲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盟友,是中國增強地緣政治影響力角色一個關鍵。以 2017 年計,中國是澳洲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進口地及出口地。中國對澳洲的經濟影響力首屈一指。貿易以外,中國資金的影響力亦不斷增加。自 2007 年環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歐美經濟動盪不已,中國乘勢崛起,財力充裕的中資企業成為中國擴張影響力的先鋒。尤其是,近年中國力推「一帶一路」,大幅增加對「帶路」沿線的資金投入,中資企業大舉進場,隱然威脅澳洲的市場自主。

中資機構盯上澳洲各種戰略資源,如港口、機場、能源、農業、電訊業等。2015 年,澳洲將北部的港口大城達爾文(Darwin)借予中資企業 99 年,引起國內外批評,憂慮港口打開了中國影響南海的門戶。達爾文亦是美軍基地所在,或成為中國刺探美軍虛實的漏洞。以外資計,中國現是澳洲農業用地的第二大地主,持有整體農業用地的 2.3%,僅次於英國(2.6%)。華為及中興曾投標參與澳洲的電訊網絡建設,亦加深澳洲人對網絡安全的憂慮。

習慣於自由市場的資金往來,澳洲對中資的戒心明顯不足。作者指出,中資與其他外資的最大差別是「美國公司不會輕易聽從華盛頓指揮,為服務美國戰略利益而行事」、「專制國家會習慣性地利用海外貿易及投資,去脅迫及強制其他國家站到同情其戰略利益的政策立場」。相比其他商業機構,中資企業的行為不只著眼於盈利,亦具備戰略目的和政治考慮。澳洲經濟愈來愈倚賴中國,成為保持自主的威脅。

不得不提的是,有活躍於澳洲政商界的中國富商向澳洲兩大政黨作巨額捐款,還資助智庫澳中關係研究所(Australia-China Relations Institute),其捐款縱然合法,但被質疑是中國干預澳洲政治的一個「核心人物」,工黨參議員鄧森(Sam Dastyari)更因被質疑收錢支持親中政策而辭職。事件引起軒然大波,顯示澳洲政界對中國施加影響的憂慮,為中澳關係添上陰霾。

不單用經濟手段入侵,人口、民間組織亦是中國發揮影響力的重要渠道。特別是華僑散居世界各地,在外地建立起一定人脈、關係,部分更積極參政,政治影響力愈來愈大。據 2016 年的人口普查結果,澳洲有逾 120 萬華裔澳洲人。2018 年,澳洲全國人口大約 2,500 萬,即華裔佔總人口近 5%。統戰部以僑務名義,小心翼翼地以文化、慈善等軟性手段拉攏當地華人,借其與「祖國」的紐帶強化其「愛國心」。在統戰部的影響下,民間組織、專業團體、華語媒體等,均成為指導華人、促進中國「軟實力」的工具。作者分析道,滲透的首要目標是反制和消滅異議與批評的聲音,還有一個「積極」目標「利用僑民改造澳洲社會,使澳洲人同情中國,易於讓北京控制」。在這種精細的操作下,海外華人成為中國實現戰略目標的工具。

隨著中國近年不斷拓展其勢力範圍網,澳洲對中國的威脅已愈加警惕。2018年,澳洲通過了「國家安全立法修正案(間諜活動及外國干預)法案」,以及「外國影響力透明化法案」,限制外國在政壇上的影響力。「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只有及早覺醒,才能保持自主,避免處處受人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