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幽靈工作者

A+A-

數碼助理工具、搜尋引擎、社交媒體及串流媒體等服務,是否全由電腦程式計算運行?其實它們之所以能夠順利運作,也仰賴於活生生的人類團隊,只是工作者在用戶看不見的地方,被稱之為「幽靈工作(Ghost Work)」。他們為人提供極大方便,但自己的生活卻得不到保障。

大部分幽靈工作都圍繞著改善演算法,或填補機器的漏洞,以支撐矽谷各公司。工作內容通常頗單調:標記數據以訓練人工智能(AI)、審核網絡內容、驗證網上列表或用戶測試,而消費者渾然不覺。

工作雖然艱苦,但亞馬遜發言人表示工作人員得到很好的待遇:「絕大多數數據助理都是全職亞馬遜員工,他們獲得有競爭力的薪金及全面的福利待遇。我們為員工提供積極的工作環境,獲得學習及發展資源,以及在亞馬遜中得到提升職業生涯的機會。」但現實是,大部分提供支援服務的隱形勞動力,都是由自由職業者與外判公司簽訂沒有保障的合同,工作環境極不穩定。

看不見的勞動力

最近,人類學家 Mary Gray 及電腦科學家 Siddharth Suri 正式稱這些工作為「幽靈工作」。Gray 說:「任何項目或任務都可以是(幽靈工作),包括經網絡平台的採購、安排、管理及運作等,都可以由合約員工在互聯網中執行。」例如亞馬遜群眾外判(crowdsourcing)——「人端運算(Amazon’s Mechanical Turk)」招募網友來完成其指定的工作,並按每件工作計酬,其他企業也可透過人端運算找人承接工作。

46 歲的 Mark Catt 自 2013 年以來一直在人端運算中接工作,他因為背痛而無法跟上以前要體力勞動的工作,需要新的模式。同時,他喜歡靈活,可以輕鬆安排兩個孩子的時間。再加上 Catt 喜歡編寫電腦程式設計的腳本,亦喜歡訓練人工智能,例如按主題對 YouTube 影片進行分類,回答用戶問題或在簡介中找答案等。

然而,Catt 坦言如果不與母親住在一起,就無法養活家人。自由的代價是他每天花 5 小時工作,通常每星期 7 天,在平台上每日賺取 40 美元(約 310 港元),略高於最低工資。但這對人端運算工作者(turker)而言已屬不錯。一項 2018 年的研究發現,他們每小時工資中位數為 2 美元(約 16 港元)。

發展出工作保障

幽靈工作最大特色就是「沒有保障」。牛津大學互聯網地理學教授 Mark Graham 指,他們與 Uber 司機不同的是,消費者看不見幽靈工作,也不受特定地點影響,這意味著工作者工資及工作條件在全球勞動力市場中隨時可變,「關鍵風險是,這可能導致逐底競爭(race to the bottom)」,勞動者為得到工作,可能願收低薪「頂爛市」。

Graham 說,要防止逐底競爭,需要為工作者提供保障。他與同事們建立公平工作基金會(The Fair Work Foundation),為群眾勞動力平台製訂原則、提供平台評估及認證優秀工作者。

未來,機構將要求公司分擔支持共同工作者群體的責任,像提供醫療保健及有薪假期之類的福利,工人也可以反過來評級客戶,並讓他們創建個人數碼簡歷。他指,這是「讓公司對他們現在不用負責任的事情,負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