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入一流學府,畢業後找到體面工作的所謂「成功」,長期繃緊的氣氛令不少南韓年輕人窒息,甚至因此喪命。據網媒 Quartz 報道,南韓開始出現接受失敗的風氣,有初創企業老闆設立「Don’t Worry Village(無憂谷)」,為年青人提供暫時避風港,給予他們思考未來的空間。
Don’t Worry Village 是由踏板車初創公司老闆洪東宇(Hong Dong-woo,音譯)創立,他希望建立一個讓年輕韓國人暫時擺脫社會壓力的地方。政府計劃在農村地區重建廢棄房屋,洪因而得到資金翻新西南沿海城市木浦一棟未使用過的房屋。被選中的參與者可以進去住 6 星期,探索不同的興趣愛好,結識新朋友,並在鄉間放鬆身心,為韓國人提供「重新出發的機會」。
一直以來,南韓人都浸淫在要追求成功的巨大壓力下,這些壓力反映在經濟、學術、家庭及美容上,但擁抱失敗的想法開始正開始興起。對成功的渴望,推動韓國在戰後幾十年,漸漸發展成為今天的經濟強國,但年輕人開始不再信奉「成功就是一切」的方程式,近年流行敘述更將這個國家描述為一種地獄景觀。
南韓年輕人仍面臨不同挑戰,青年失業率一直保持在 10% 左右,許多年輕人,包括大學畢業生在內,都被困於兼職或合約制工作中。人們擔心沒有在國家最大企業之一或政府機構工作,就代表在社會上不入流,而且亦不會尋求其他渠道的支援。
政府也注意到這些憂慮,所以去年在首爾舉行「失敗博覽會(Fail Expo)」,靈感源於芬蘭 2010 年成立的「國際失敗日」及 2017 年開放的「瑞典失敗博物館」。總統文在寅提倡放慢節奏生活,他去年參觀博覽時承認小企業老闆及年輕求職者面臨的困難,在留言板上寫道:「讓我們一起渡過這個艱難時期。」
第二屆首爾博覽會於 9 月開幕,主題為 #FailBetter。40 多歲的 Scott Park 因財政困難而考慮關閉衣料製造生意,到博覽會尋求建議。Park 說很難面對失敗的文化,是因為對陷入困境的人來說,安全網並不足夠。他問:「如果你在韓國跌低,將直接跌入谷底。試問有人會處理到嗎?」正苦於要裁員及停工的 Park 自覺難於好好地接受失敗。
博覽會結束後僅幾天,韓國政府發佈 2018 年死亡原因的最新數據,去年韓國的自殺率達到每 10 萬人 24.7 個,比再上一年增加了 9.7%,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36 個國家中排名最高,平均每日有 37.5 個人自殺而死。自殺更是 2018 年 10 至 39 歲韓國人主要死亡原因,政府為此迫切採取行動,改變大眾對失敗的想法。
21 歲的朴昭彬(Park Cho-bin,音譯)最近辭去兼職的數據處理工作,申請搬進 Don’t Worry Village。她曾為準備履歷而通宵 3 晚,但經多輪面試後仍是失敗。朴說許多年輕的韓國人認為「一次失敗意味著你的一生都是失敗的」。她思考過後,眼下目標是重返學校,並成為音樂製作人。她最初選擇工作而不是取得大學學位,就是因為找到了一份穩定且薪水高的工作,這是難得的成就。但她說:「隨著時間過去,我感到自己缺少了一些東西,開始羨慕妒忌那些上大學追求夢想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