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也有青春期?

A+A-

在家嫌父母囉嗦,在校跟師長對抗,看甚麼都不順眼,同學間卻人做我做。這種青蔥歲月,你我或都經歷過。不過,原來青春期並非人類獨有,年少動物在其成長之時,亦有衝動、壓力,需要學習。

野生研究員 Cynthia Moss 博士研究肯尼亞安布斯利國家公園(Amboseli National Park)的大象近 50 年,指年少大象確有一些行為,與人類青少年相似。「牠們天真,有很多事需要學習,並會犯錯。」這尤見於雄象,牠們會突襲農田,被矛刺傷致死。「就像男孩愛開快車,而保險公司深明此道,所以把他們的保費定得較高。」

哈佛大學進化生物學家 Barbara Natterson-Horowitz 與科學記者 Kathryn Bowers 合著的新書 Wildhood: The Epic Journey From Adolescence to Adulthood in Humans and Other Animals,探索更多缺判斷而高風險的行為,以及其他橫跨物種的年少特徵。

二人清楚指出,「人類青年經常刻意把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這種冒險行為遍佈整個動物世界」,而對體型大卻壽命短的年青動物來說,「死亡率有所上升…… 牠們容易成為獵物」。但從根本而言,那些瘋狂、氣人的舉動,不僅在大多數物種成長時無可避免,而且有其真正價值。

青年大象有著衝動的傾向,牠們的魯莽舉動或會令其喪命。 圖片來源:路透社

Bowers 指原因之一,是其行為高危但有益。譬如名為「捕食者檢查」(predator inspection)、接近捕食者而非逃走的做法,年青動物藉觀察、嗅覺和學習,累積所有信息,可令牠們在成年後較安全。人類青少年似乎也會這樣,追尋新穎和測試界線。「他們在離巢前盡可能汲取經驗,無論是好是壞。」

任何人在這期間,都會大花時間觀摩同儕,並與災難走近。科學家已有記錄及觀察,青少年與同齡人一起時,較傾向於危險的舉動。天普大學心理學教授 Laurence Steinberg 進行兩個相關實驗,分別安排老鼠喝加乙醇的水,以及讓青少年玩一個模擬駕駛遊戲,而結果極為相似。

「我們發現,青年老鼠當身處同儕之間,喝得比獨處時多。但在成年老鼠間,我們找不到這種同儕效應。而這與我們在人類實驗得到的結果相同。」Steinberg 指,青少年作模擬駕駛時,純粹知道有其他青少年在看,似乎也會促使他們開得較魯莽。這些發現銜接另一個多物種青春期標誌:對社交的渴望。

Steinberg 解釋:「大多數情況下,人類青少年喜歡與同儕一起,其他物種也一樣。若我說『青少年是社交動物』,我想『動物』與『社交』這兩個字眼,在句子裡同等重要。」海豚也是這樣,只要目擊過牠們游近快艇,或看過海豚彼此互動的影片,相信都能總結出,牠們擁有很高的社交性。

青春期的海豚對人類無所畏懼,往往樂於游近快艇。

Wildhood 一書則專注於皇帝企鵝、斑鬣狗,座頭鯨和灰狼,看這 4 種動物在青春期的進化。兩位作者發現,這取決於對 4 項基本技能的掌握 —— 保持安全、談判社會地位、確立性行為的方向、以成年姿態生活。 但話說回來,了解動物界的青春期,對人類又有何幫助?

原來在寫書之際,二人都在撫養正值青少期的孩子。 Natterson-Horowitz 直言:「當家裡有名青少年時,充滿了起伏和衝擊,尤其是那些喜怒無常,令我們想要在野外找到希望了解更多的事。作為家長,我們深知要為自己以及其他養育青少年的人,回答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