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市長願景:15 分鐘生活圈

A+A-
巴黎市長提出「一時刻城市」概念,希望讓居民可在騎車 15 分鐘內滿足生活所需。此為其中 3 幅概念圖。  圖片來源: Paris en Commun

當年港府力主興建高鐵,揚言可為港人建構「一小時生活圈」,結果如今高速輸送的,卻是無色無味的致命病毒,以及闖關的缺德病人。巴黎市長 Anne Hidalgo 雖則「有樣學樣」,以「一刻鐘生活圈」為其競逐連任的政綱,但她想令選民親近的,並非「中央」而是近鄰 —— 旨在令全城人人皆可在踏單車 15 分鐘之內,往來住所、公司以及任何社會設施。

Hidalgo 提倡的「一刻鐘城市(la ville du quart d’heure)」概念,乃是她致力塑造的「後汽車城市」擴大版。上星期她在 Twitter 表示:「這會是一個你可在離家 15 分鐘內找到一切所需的城市。這是此城生態轉型的條件,並改善巴黎人的日常生活。」最初有此構思的巴黎第一大學教授 Carlos Moreno 認為:「這對城市來說,是路線圖、野心和新願景。」

積極參與城市規劃的記者 Jane Jacobs 確信,鄰近性是令城市變得重要的關鍵。Moreno 受到她的啟發,認為應該重新設計城市,以便人們可在自己的社區,利用城市的基本社會功能。他更直指,令人長途往返市中心的傳統城市設計已過時。「我希望徹底改變這種城市願景。」如此既是對氣候變化和汽車廢氣污染的一部分回應,亦能提升生活質素。

其實,現時巴黎已採用可步行設計,市內亦新增了單車徑,光是去年踏單車人數就飆升 54%。不過,老化的鐵路系統不時延誤,且有很多人仍然開車,逾半數人在通勤 45 分鐘的地區工作,其他人的路程則更加遠。一項民調顯示,大部分受訪巴黎人表示,願以減薪換取縮短交通時間。Hidalgo 的「15 分鐘生活圈」願景,確實符合市民所需。

組織「巴黎無車(Paris Sans Voiture)」成員 Delphine Grinberg 贊成市長的新概念。「『一刻鐘城市』將可減輕兩大危害巴黎人的問題 —— 一年殺死 3,000 人、主要因交通造成的空氣污染,以及通勤上班而要喪失大量時間。」她指出:「很多同事每天要花兩三小時通勤,而我很幸運只要踏單車 15 分鐘上班。而近日交通系統罷工,我更要收留疲憊不堪的同事。」

按照 Hidalgo 的計劃,社區將增設缺乏的辦公室,令人們可在住所附近工作,部分人則可在區內的共用工作空間上班。Moreno 表示,現時對很多工種而言,最大的障礙就是說服員工可以成功地遙距工作。他又指,另一種做法是為現存的基建尋找多重用途,譬如圖書館、體育館及其他建築物可在標準開放時間外供人使用,夜店亦可在下午時充當健身房。

由於巴黎的綠化空間相對少,學校操場正在增加綠化,而 Hidalgo 希望能在週末將這些新增「公園」開放予區內居民,作為休憩空間。另有兩個大型公園正在搭建,巴黎市內亦有意建「城市森林」,即是在公共廣場及棄置停車場種植灌木叢。作為城市農業的新花園可為社區提供本土食材。當孩子陸續回校時,汽車會被禁止駛近,讓他們安全步行和騎車上學。

從設計圖可見,街道將會改建以誘使人們避免開車,並更充分利用現有道路空間:充塞汽車和路旁泊車的馬路將重新設計,令一旁增添綠化及公園空間,擴闊路面供人騎車和步行,另一旁的泊車位則被樹木、放置咖啡桌的平臺和單車維修檔等取代。Hidalgo 還想令市中心成為行人專用區,僅限居民車輛、緊急車輛和少數例外可進出,作為減少開車的下一步。

對巴黎此城而言,這些努力乃是計劃一部分,以在這世紀中期前實現碳中和,並提升巴黎人的生活質素,讓他們與鄰里重新連繫。Grinberg 強調:「巴黎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但對居民來說,卻是高壓和孤寂的城市 —— 很多人甚至不認識鄰居和社區。假如學校在週末開放,假如孩子在街上玩樂,假如社會服務就在你附近,此城將會變得更友善、更團結。」

整體來看,Grinberg 不只關注人們如何在城市走動,亦希望確保人們住近生活所需的地方。縱然選民是否買帳,此刻仍未可知,假如實踐下來,成效更需時日驗證,但作為一市之長能有如斯遠見,已令港人羨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