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辮子那麼髒,為甚麼偏不肯剪?

A+A-
北洋政府以家居與公共衛生為由頒佈剪辮令,卻一直遭到許多人抗拒。 圖片來源:Carl Simon/United Archives/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

許多中國留學生為躲避武漢肺炎,紛紛回國,不料發現並不受同胞歡迎,而且在強制隔離過程中沒有得到任何尊重,「沒有人權」。

當然不排除這些留學生中許多是家境富裕,甚至有點「背景」,是所謂的既得利益者,但是在中國社交網絡上看一看熱門的轉發和留言,可以判斷,仇恨美國投毒,詛咒日本疫症大爆發,是一種主流意見。

這令我想起一段歷史角落裡的怪事:1912 年中華民國剛成立,北洋政府頒佈剪辮令,稱辮子是一種「外虜」強加的「腥膻之俗」,藏污納垢,容易傳播病菌,剪掉辮子之後,至少在國民形象上,「有壯觀瞻」。

不得不説,北洋政府的理據很充分,以當時中國人的家居和公共衛生環境,所用的洗浴用品,幾天不洗之下,所產生的氣味和滋養蝨子之便,真是可想而知;當然,政府還考慮到改變國民普遍骯髒、羸弱甚至猥瑣的形象,絕非一朝一夕,但是從剪掉辮子開始,放眼望去,面貌一新,也十分值得。

想不到,剪辮子的過程並不順利,遭到許多人抗拒,這還不止,在山東昌邑縣引發了一宗慘案,兩名鄉紳梁懷思、魏桂五被剪掉辮子之後,對新政府派來的高級公務員懷恨在心,於是號令當地 200 多人,喊著「殺禿子」的口號,向剪掉辮子的人反撲,結果殺害了縣裡的議員、教師、學生一共 27 個人,當然還有為數不少受傷的人。

但昌邑縣血案並非孤例,剪辮令的推行一直不暢順,乃至兩年後北洋政府不得不再推出一個比較強硬的「勸誡剪髮規程六條」,直到 1928 年,北京還有近 5,000 人留著辮子

昌邑縣的殺人兇手,大多是原有的低級公務員和地痞,絕對算不上是前朝的既得利益者。剪辮子的過程,比起兩百多年前剃頭,受傷的可能也小得多,更主要的是,大多數人並不具備審美的判斷力,並不認為剪了辮子之後「有壯觀瞻」,僅在衛生常識上也無法説服他們,而居然願意承受滿頭蝨子亂爬的不適。

如此亂糟糟的事情又説明甚麼呢?

首先,可見這些抗拒剪辮子的人,是無法跟他們講道理的,無論是衛生、健康、形象審美還是純粹生活上更方便,他們並不具備相關的分析能力,很難想像他們會在其他大事上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其次,清朝的統治,縱有千般不是,在他們內心中是天然的主人,不容挑戰。即使過去主宰他們的官老爺如何作威作福,貪污腐敗,大牢如何黑暗,刑場多麼女殘酷,他們依然認同其權威,因為千百年「天朝上國」的既定觀念,令天朝的子民產生一種虛幻的身份榮耀,足以令他們忽視自己指甲裡的污垢或辮子裡的蝨子。

虛幻的身份認同,是這些反抗剪辮子的清朝遺民唯一的存在感,失去這個幻覺,他們甚麼也不是,因此任何破壞這種身份認同感的人或者事情,譬如指出制度、文化上的問題和弊病,揭示所謂「文明古國」原來如此不堪,即使在理性上對他們有益處,也難以改變他們的觀念;外來的傳教士即使辦學傳醫,救濟窮人,依然是「洋鬼子」,接受外來觀念的,即使只是剪辮子而已,都是「漢奸」、「二毛子」。

明白這樣的心理,便能解讀今日中國人高漲的極端情緒,網絡上各種「美分」、「精日」、「公知」的標籤,無非是從「二毛子」演變而來;「厲害了我的國」也無非是「天朝上國」的分身。因此,面對任何批評上國的意見,他們就是很難聽得進去,不是反駁「天下烏鴉一般黑」,就是認定別人「亡我之心不死」。

如果此時此刻你在北京、上海的機場,面對那些投訴「沒有人權」留學生,跟他們說,中國真的很有問題,缺乏法治和人權觀念,不是一個符合現代文明意義的國家,你覺得他們會有甚麼樣的反應呢?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