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肺過後,台灣能否守住南美最後的盟友?

A+A-
2018 年 8 月,巴拉圭總統阿布鐸迎接到訪首都亞松森的台灣總統蔡英文。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在武漢肺炎危機中,台灣的抗疫成就有目共睹,盡顯當地軟實力;同時,台灣大打防疫外交,向各國捐出口罩和醫療用品,獲得各方讚許。可是,危機未能換來更多友邦,反而差點令台灣失去南美最後一個邦交國巴拉圭。4 月時,巴拉圭參議院表決台灣斷交議案,就僅以 9 票之差駁回。

1988 年時,台灣還有 31 個邦交國,如今僅剩 15 個。2018 年起,當地已失去多明尼加薩爾瓦多巴拿馬三個美洲邦交國,現時全個美洲只剩下 4 個,而巴拉圭是南美唯一一個。右翼獨裁者斯特羅斯納(Alfredo Stroessner)在 1954 年展開鐵腕統治,而巴拉圭和台灣就於 1957 年建交。

兩國建交之時,有很多相似地方,例如斯特羅斯納和蔣介石都是右翼軍事獨裁者,立場親美反共等,後來,斯特羅斯納領導下的巴拉圭,也加入由蔣介石牽頭的世界反共聯盟(World Anti-Communist League)。兩國的發展軌展也很相似,自 1864 年爆發的巴拉圭戰爭,令當地長期被南美諸國孤立;而國民政府遷到台灣後,同樣在外交場上舉步維艱。後者 1987 年宣佈解嚴,1992 年立法院全面改選;而斯特羅斯納在 1989 年倒台後,前者也走上民主化之路。

經過獨裁時期和全球冷戰,以及近年中國崛起,兩國關係依然十分穩固,卻在武肺危機中出現暗湧。現時,巴拉圭的疫情不算嚴重,直到 6 月 17 日,僅約 1,300 宗確診,死亡率也不足 1%,遠低於全球水平。可是鄰國巴西正值大爆發,每日有數以萬計新確診個案,巴拉圭總統阿布鐸(Mario Abdo Benítez)就憂慮巴西疫情總有一天會波及巴拉圭。當地朝野有人認為,中國能夠在危難之時提供更多醫療援助,4 月 17 日,巴拉圭參議院表決台灣斷交議案時,亦有人提出這個觀點。而台灣就急急多送 28 萬個口罩予巴拉圭,並提供專業防疫意見,到 4 月底,更累計向巴拉圭提供過百萬口罩。

可是,巴拉圭的經濟狀況不算穩健,人均 GDP 只有阿根廷約一半,難以應對武漢肺炎帶來的經濟影響。2019 年 12 月,巴拉圭央行本來預計 2020 年會有 4.1% 的經濟增長,但到 4 月就下調預期到 -2.5%。兩名政治學教授,英國華威大學的 Tom Long 和智利天主教大學的 Francisco Urdinez 今年就在學術期刊 Foreign Policy Analysis 撰文,指出台灣的經濟援助,難以補償巴拉圭的經濟損失。巴拉圭只有部分牛肉和大豆能間接進口到中國,大大影響農民利益,而且不能如其他南美國家般得到大量中國投資貸款。兩名學者的統計模型顯示,巴拉圭失去的投資和貸款機會,就約值每年 GDP 的 1%。

兩位學者也在 American Quarterly 撰文指出,即使台灣斷交議案被否決,有關討論也不會停止。過往,在美國支持,以及意識形態和歷史因素下,兩國關係穩定發展,然而雙方利益關係長期不對等。巴拉圭為台灣發揮重要的外交作用,多年支持她參與國際組織事務,以斡旋更大的國際空間,但反過來巴拉圭並不需要台灣的外交支持,後者提供的經濟利益也難以跟中國比擬。

他們認為,關鍵是台灣能否再展現一些獨特價值。其研究發現,台灣多年來在巴拉圭社會廣交朋友,視當地官員和精英為上賓,屢屢邀請訪台,無疑令該國精英得到難以言喻的自豪感。巴拉圭在過去 100 多年一直處於孤立局面,台灣的上賓之禮意義更為重大,而且轉投中國的話,就只是大海中的一條小魚毛,倒不如在池塘當大魚,做前者珍重的朋友。然而,兩名學者就提醒,中國也懂得在巴拉圭精英圈子中交朋結友,因此台灣才會不斷失掉盟友,這是台灣需要小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