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發威】和風之下,南韓其實早已預備?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6 月 13 日,金正恩胞妹金與正發聲明,指北韓與南韓已到了一刀兩斷的時刻;6 月 16 日,北韓當局突然炸毀位於邊境開城工業園區的兩韓聯絡辦公室,局勢急速惡化,各界擔憂會爆發軍事衝突。但其實早在北韓作出行動之前,南韓已厲兵秣馬,打算大搞「國防經濟」,同時應對武肺後的經濟危機。

2018 年 4 月的南北韓高峰會,令朝鮮半島一時大吹和風,外界對兩韓局勢相當樂觀。然而,早在 2019 年 9 月路透社就報道,南韓沒有因為 2018 年的和談而放棄軍事擴張,令北韓感到焦慮。當年政府公佈「國防改革 2.0」方案,一方面裁軍,另一方面大舉進行軍備現代化,當年軍事開支高達 430 億美元,比 2017 年增長 8.2%,升幅為 2009 年以來最大。2019 年 7 月南韓宣佈會建造輕型航空母艦,並於 8 月公佈「2020 至 2024 年國防計劃」,撥出 2,390 億美元改善防禦能力和軍隊管理;除了輕型航空母艦,還會擴大導彈防禦和雷達探測系統、建造神盾驅逐艦、研發遠程防空導彈等,以應對北韓威脅。

武漢肺炎無疑會打擊全球經濟,今年第一個季度,南韓錄得 1.4% 的經濟負增長,情況是 2008 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差。軍事評論網 Asian Military Review 就引述韓國企劃財政部(The Ministry of Economy and Finance)的聲明,稱政府會裁減 7 億美元的軍事開支,用於應對經濟困境的措施。可是,事情很快就產生變化,6 月 15 日,國防部長鄭景斗與一眾本土軍備生產商會面,廠商表示武漢肺炎令訂單減少,引致經營困難。根據「南韓先驅報」的引述,鄭景斗表示政府制訂來年的財政預算時,會繼續扶持本土軍備生產商,投放大量資源,向他們購買更多武器,並解釋此舉為應對武漢肺炎帶來的經濟寒冬。

美國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員 Felix Chang提到,2010 年,南韓希望向阿聯酋和新加坡出口 T-50 金鷹式高級教練機,但最後未能成事。事件令政府痛定思痛,展開一系列軍事產業改革,大力投資科技研發,鼓勵企業間的競爭,扶拔中小企,建立完善的武器軍備產業鏈。「外交家雜誌」的評論指出,近年南韓的國防事業,已成為該國重要的經濟產業。在 2010 年到 2014 年之間,當地軍備出口激增 143%,往後五年更躋身為全球十大軍備出口國,著名軍備商有韓華集團大宇造船海洋株式會社,以及現代重工業

自「國防改革 2.0」方案公佈後,南韓政府隨即增加對本土國防產業的投資,加強該國軍備生產商的環球競爭力。2019 年,南韓主要的軍火出口地,有英國、泰國、印尼、印度和挪威,當中軍艦造船業佔武器出口最多;而 2018 到 2019 年間,南韓也積極發展炮彈系統出口。Chang 分析,近年中國和俄羅斯崛起,受到很多國家猜忌,而美國又削減海外軍事投資,南韓就能捕捉時機,接大量由東南亞和東歐訂單,令國防產業成為國家新興的經濟支柱。「外交家雜誌」的評論就預視,武漢肺炎重擊本土製造業的時候,國防經濟就更為重要,韓國企劃財政部估計,2021 年的軍費開支會比今年增加 6%,總值高達 4,490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