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人類的聰明腦袋,源於陸上生活?

A+A-
Albert Bierstadt,The Last of the Buffalo(1888)

同在物競天擇的環境中生存,海陸進化史又一樣長,為甚麼大多陸地生物比海洋生物聰明?又有甚麼因素,令人類的智商超越其他物種?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研究團隊發現,必須在複雜景觀打獵的生物,或會贏在腦部演化的起跑線上:例如,在稀樹草原上的動物要處理樹、草叢、 巨石、山丘,有助牠們比水中生物演化出更有智慧的腦袋。

以 Malcolm MacIver 為首的團隊,把生物求生策略分為兩種:習慣為本的自動抉擇機制,及以計劃為本的場景設想機制。研究員在電腦模擬器中,建立分別代表海洋與陸地不同地勢的開放式世界,技能分佈不同的動物在裡面自由遊走,讓研究員從中了解求生策略與生存率的關係。

一個複雜的腦袋有助訂立計劃,但並不是愈聰明,就愈有利生存。研究結果發現,在過於開揚或過於密集的生活環境中,如平原、茂密雨林和珊瑚礁等,計劃能力與聰明才智得物無所用。MacIver 形容:「在開放環境裡面,你只能往相反方向逃跑,並祈求自己能逃過一劫;而在密集環境中,可以選擇的路線本已不多,你也看不遠,根本無從計劃,只能見步行步。」依靠習慣行動,雖然難免欠缺變化,但反應卻足夠快。

明明同樣住在開揚海域,又如何解釋海豚、鯨魚等海洋哺乳類的高智商呢?原來,牠們本是陸地生物,在進化史角度看,算是近期才投入大海懷抱。

而在開揚之餘亦有零散植被的地帶,例如稀樹草原,故事就不一樣了。獵物需要尋找掩護、而獵食者亦能偷襲,有組織力的動物便能大展所長。陸地環境有如一個巨型棋盤,鼓勵生物發展出推測未來、設想不同場景,再作出決定的能力,繼而促進了地上物種的腦部發展。MacIver 打趣道:「因此,只有我們去獵海鮮,而海鮮不會來獵我們。」

團隊的模擬結果,與過往古生態學研究不謀而合,相信有助了解人類成為地上霸主的過程。人類在 700 萬年前與樹上近親黑猩猩分道揚鑣,並進佔植被分佈的平地,最後大腦急速長大 4 倍,亦發展出優秀的策略性思考。

但光靠腦袋,不足以盡顯優勢;身體其它配套亦同樣重要。比方說,若無法偵測地形,就無法有效計劃行動。MacIver 過往的模擬實驗,就證明了視力的重要性。他表示,既擁有遠程視力、又有聰明腦袋的生物,才能有效在陸地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