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由而投奔怒海的科學家:庫里洛夫

A+A-
在蘇聯水域巡邏的黑海艦隊。 圖片來源:TASS via Getty Images

在獨裁暴政之下,很多人選擇以死相搏,憤而抵抗;也有人為了逃避迫害、為了呼吸自由的空氣,不惜以身犯險,投奔怒海越洋逃亡。其中港人熟悉的例子有越南船民,為逃離越共暴政,走難到香港等地,更有人不幸命喪途中。而冷戰史中,有一個奇蹟般的故事,科學家庫里洛夫(Stanislav Kurilov)為了逃離蘇聯,在大海游了三天,最終抵達菲律賓。

1936 年,庫里洛夫北奧塞梯地區出生,成長於哈薩克的塞米巴拉金斯克(現稱塞米伊),從小就熟水性,十歲時已喜歡在額爾齊斯河暢泳。據說在學生時代,庫里洛夫已異於常人,會鍛鍊瑜伽,更試過節食 40 日。他一直很嚮往海洋生活,畢業後立志加入波羅的海艦隊,目標是當一名領航員,但因為視力問題未獲錄取,於是報考列寧格勒的氣象研究所,就讀期間專修海洋學(Oceanography),鑽研出純熟的水肺潛水技巧。

完成大學學位後,他以海洋學家的身份加入了蘇聯科學院(USSR Academy of Sciences),曾花數月時間,在水底 14 米的「Chernomor」海底研究室工作。後來,庫里洛夫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參崴)的海洋生物學研究所當講師,卻始終未能進一步拓展科學成就。他的姊姊與一名印度人結婚並移居加拿大,蘇聯當局認為他並不可靠,一直禁止其出國申請。

一生熱愛海洋的庫里洛夫,卻要活在蘇聯這個大鐵牢中,作為海洋學家的他,變相不能在海外搜集資料,亦不能出席國際會議。在自傳 Alone in the Ocean 中,他提到本來和知名法國生態學家庫斯托(Jacques Cousteau)約定在突尼西亞進行研究,也計劃過遠洋考察太平洋的環礁,可是官方一次又一次拒絕其簽證申請。他明白到,只有逃離蘇聯,才得以實踐自己的夢想。

重獲自由的庫里洛夫接受電視台訪問。 圖片來源:YouTube

1974 年,一個天賜良機在 12 月降臨,庫里洛夫就決定實踐逃亡計劃。有公司推廣郵輪計劃,一艘以蘇聯級戰列艦改建的船隻,會由海參崴駛往赤道一帶,再掉頭返航,聲稱讓人 20 天內體驗冬天和夏天。由於這次旅程不會停泊海外港口,所以不用簽證都可以參加。登艦以後,庫里洛夫小心研究船隻構造,觀察星空以了解航道方向,同時計算好航程。

他在主甲板找到一個可以安全跳船的位置,預計要不斷游向南方,以到達台灣或者菲律賓。乘著一眾乘客醉酒喧鬧、享受音樂之際,身上只有面罩、呼吸管和游泳手蹼,連指南針都沒有的庫里洛夫,就此投身大海。他靠著星星辨別方向不斷游,在自傳中,他寫道,初進大海,他感覺海洋是善良溫柔的有機生命體,只要把頭靠進水裡,睜開眼睛,就會看到絢麗多彩的粼光。

可是到後來,他體力已透支,被太陽灼傷了臉、頸和心口,不久後更發燒、睏倦得快要失去知覺。到第二天,終於看到岸邊的他精神一振,強流卻把他推離海岸,他心裡明白這是要九死一生。第三天的時候,他開始失去意識,見到幻覺,但神奇地,一股海浪把他捲上菲律賓南部的錫亞高島(Siargao),庫里洛夫總算獲救了。

一名菲律賓漁民找到庫里洛夫,並匯報當地政府,由於未能出示任何證明文件,故他因偷渡在菲律賓監獄待了接近一年,幸好當地獄警非常友善,給予很大自由,還會跟他到酒吧飲酒。後來他聯絡到身處加拿大的姐姐,證明其難民身份,得以前往加拿大,並獲批公民資格。庫里洛夫的故事受到國際關注,蘇聯政府在其缺席的情況下,判以叛國罪成,監禁十年。當然,身在國外的庫里洛夫不受影響,可是弟弟就受到牽連,被工作地點開除,一輩子在貧困中渡過,妻子也離開了他。

庫里洛夫到達加拿大後,先在薄餅店打工,之後輾轉加入一間海洋科學機構,到加拿大、美國和夏威夷等地工作。在美國,他遇到一班以色列作家,及後到訪以色列時遇上他後來的妻子。1986 年起,他在以色列定居,於海法(Haifa)一所研究所當講師。1998 年,時年 61 歲的庫里洛夫跟同伴在加利利海進行考察工作時,對方遇到意外,他解救不成,自己亦不幸被漁網纏著,最終搶救不治,一生與大海為伴,大海也成為他最後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