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科索沃塞爾維亞協議,關乎美中冷戰博弈?

A+A-
9 月 4 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左)與科索沃總理霍蒂(右)在杜林普見證下,於白宮達成協議。 圖片來源:路透社

糾纏超過 20 年的科索沃問題,在全球政局繃緊時刻取得突破。在杜林普見證下,科索沃與塞爾維亞簽訂破冰協議,內容表面上處理兩國經貿議題,但細節原來牽連到全球大局,其中一段禁止科索沃與塞爾維亞兩國使用華為 5G 設備,更進一步打亂「一帶一路」部署。

1999 年,科索沃獨立運動遭到塞軍武力鎮壓,及後得到北約軍事支援後,實際上脫離塞爾維亞統治,但其獨立地位始終得不到塞爾維亞承認。因此兩地今次締結的協議,仍需要靠美國做中介,形式上分別與美國簽約,好讓塞國繞過敏感的科索沃獨立問題,把焦點放在經貿議題上。

上星期五,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čić)和科索沃總理霍蒂(Avdullah Hoti)在美國總統杜林普的見證下簽字,事後武契奇便特別向塞國記者表明,塞國是與美國簽約,以示自己在民族原則上沒有妥協。杜林普則形容,協議「富歷史意義」和「取得重大突破」,使科索沃與塞爾維亞終於步入「經濟關係正常化」。

根據協議,雙方同意恢復和拓展交通網絡、承認雙方大專院校頒發的證書,並且在美國協助之下,研究共享加齊沃達湖(Gazivode Lake)的能源與水資源。政治議題的篇幅則相當有限,其中塞爾維亞承諾停止遊說外國否認科索沃獨立,科索沃則承諾停止申請加入國際組織,雙方承諾僅以 1 年為限;兩國又同意合作處理戰爭造成的失蹤人口及難民問題。

究竟協議是否有助穩住巴爾幹半島和平,似乎在國際社會上頗有爭議。不少評論批評,協議迴避最敏感的政治問題,長遠也無法避免兩國衝突再起;有學者專家又指稱,協議內容其實商議多時,主要都不涉及大是大非,難言有「重大突破」。但相信叫專家們最始料不及的部分,反而是協議添加的枝節。

塞爾維亞加入封殺華為行列

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正全城安裝 1,100 個監控鏡頭,計劃有華為參與其中。 圖片來源:路透社

自南斯拉夫解體以來,塞爾維亞一直有意加入歐盟,但又與俄羅斯關係密切,近年更進一步親近中國,成為「一帶一路」重要沿線國家,又是「數碼絲綢之路」重要一站。中國承諾提供數十億歐元低息貸款,以助塞爾維亞發展基建及能源項目。

乘著中國與塞爾維亞的友好關係,華為足跡可謂遍及當地。塞國政府自 2017 年起與華為簽訂戰略夥伴協議,發展寬頻和數據收集計劃,貿易部長 Rasim Ljajic 去年證實,國營電訊公司 Telekom Srbija 與華為合作開發 1.5 億歐元高速寬頻網絡,內政部在首都秘密安裝超過 1,100 個監控鏡頭,計劃同樣有華為參與其中。因此外界普遍預料,塞國明年初就 5G 設備公開招標,華為中標機會相當高。

然而,就在今次看似毫不相干的三方協議中,塞爾維亞和科索沃向美國承諾,移除所有「不受信任供應商」(untrusted vendors)提供的 5G 設備,並禁止相關供應商在未來投標。兩國官員都分別承認,條款乃針對中國企業,其中就包括華為。這樣安排無疑打亂了中國的部署,也出乎國際意料。

意外添加的以色列條款

另一個引人注目的焦點,是協議加入有關以色列的條款 —— 科索沃作為穆斯林國家,將與以色列正式建交,塞爾維亞則把駐以色列代表處,由特拉維夫遷至地位受爭議的耶路撒冷。杜林普似乎視之為豐功偉業,他在 Twitter 形容協議是中東和平進程一部分,是繼阿聯酋以後,另一個與以色列建交的穆斯林國度,又預告類似的破冰外交陸續有來。

倫敦大學學院(UCL)斯拉夫語與東歐研究學院教授 Eric Gordy,在巴爾幹新聞網 Balkan Insight 分析指出,科索沃自 2008 年正式獨立以來,仍未成為聯合國成員國,向來亟欲獲得國際承認,自然也歡迎與以色列建交,但這種安排卻可能令科索沃捲入國際糾紛。

至今得到 101 國承認的科索沃,是目前最多邦交國的非聯合國成員國,緊隨其後是有 78 國承認的巴勒斯坦。兩國雖同為穆斯林國家,但隸屬截然不同的政治版塊 —— 科索沃是美國協助下獨立的國度,巴勒斯坦卻受美國與以色列阻撓而無法獨立,前者親美,後者反美,以致兩國的邦交國甚少重疊,雙方亦互不承認對方合法地位。如今科索沃卻在美國安排下,與巴勒斯坦宿敵以色列建交,進一步加劇矛盾,實在難保日後不會因以巴危機,牽扯進不必要的外交風波。

美國 11 月大選臨近,在經濟難以短期復甦的前提下,杜林普似乎孤注一擲,把籌碼押在外交議題上。這次科索沃與塞爾維亞破冰協議,內容避重就輕,繞過最敏感的政治議題,或未能徹底解決科索沃爭議。但協議橫生的枝節,令塞爾維亞及科索沃加入封殺華為行列,又促成以色列與穆斯林建交,對杜林普無疑是一箭三鵰。相信在大選舉行前,類似的外交協議會陸續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