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尚未結束,如何保持城市活力?

A+A-
英國威爾斯首都卡迪夫(Cardiff)在新劃分的行人專用區中,增設戶外用餐區。 圖片來源:路透社

武漢肺炎大爆發,各國政府嚴格實施社交隔離政策,封鎖公共空間,商家紛紛關門,社交生活幾乎完全阻斷,市民一度被迫居家隔離,坐困愁城。專家甚至警告,武漢肺炎病毒有可能變成生活的一部分,熱鬧的城市生活,是否從此一去不復返?

社交隔離、限制入境政策、避免乘搭公共交通或外出逛街,使世界各地鬧市變得死寂。事實上,全球不斷出現關於健康風險和心理問題的報道,譬如抑鬱、家庭暴力、關係破裂甚至離婚率都顯著上升。顯然,城市生活的蕭條甚至禁閉,受損的並不僅是經濟。

有學者提出,疫情尚未完全結束,隔離政策看來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保持城市生活的健康活力,已經迫在眉睫。在這期間,需要一些暫時實施的「策略」,改變城市空間及其用途。

疫情嚴重之際,交通運輸的車輛數字大跌,街道突然變得寬敞,倫敦、柏林、溫哥華、墨西哥城及米蘭等多個城市的政府,都趁此機會重新規劃街道空間,拓寬行人路,以及加建單車徑,讓更多人可以自行外出,不必完全依賴人群密集的公共交通。

都柏林將市中心一些停車場和落貨區改建成行人專用區;紐西蘭政府更成立了「策略城市主義基金」(Tactical Urbanism Fund),在全國各地緊急加建單車徑和行人路。

其實,城市理論先驅如 Jane Jacobs 和 Richard Sennett 都曾指出:城市的生命在於社交,武漢肺炎爆發,正好擊中城市的要害。

保持社交距離並不等於斷絕社交,當務之急是暫時改變既有空間的規劃和用途。城市空間十分靈活可塑,亦有充滿實驗性的創新可能。成功的政策不單能增加公共空間,更能提升街道和社區的活力,方便市民參與社區活動。譬如餐廳外面的停車場可以用作戶外用餐區,空地可以用作露天電影院,要訣是簡單、靈活、低成本。澳洲墨爾本政府於限定時間關閉 Little Collins、Swanston 和 Elizabeth 街道通車,期間只需在街口安放行人安全島的短柱,便成為專用行人區。

武漢肺炎大爆發,令城市生活一度陷入停滯,但也給城市帶來空前的實驗機會。改變街道和空間的用途,保持距離和空氣流通,都是繼續社交生活的關鍵,如果沒有社交活動,個人和城市的健康都將付出代價。許多現代城市都過分依賴車輛,忽略了步行和其他活動的需要;公共空間(尤其是戶外空間)從缺,又或在步行範圍以外。而沒有公共生活的城市,其實和死城無異,城市的社交生活是維繫城市經濟、創意,以及文化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