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康宇:悼 David Graeber —— 一個大學教授、人類學家、無政府主義者

A+A-
知名人類學家 David Graeber(圖左)除了進行學術研究外,更會參與大小遊行示威活動,知行合一。 圖片來源:DeWereldMorgen.be/Twitter

9 月初,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撒手人寰,終年 59 歲。撇除他與學術界各人的私人瓜葛,Graeber 可能是近年西方社會最具影響力的人類學家。

David Graeber 的名字可能帶點陌生,但讀者也許會聽過 2011 年「佔領華爾街」以及「我們是 99%」的口號。作為一個敢於對抗眼中經濟不公義的「勇武派」,Graeber 不但有份創作當中的口號,更親身上場參與大小遊行示威活動,間接帶起了包括「佔領中環」在內,全球各地一系列的「重奪社區」風潮。

在 Graeber 的學術生涯中,有多本重要的著作,包括早期一些人類學研究;後來他著眼以人類學角度解釋並批判現今社會及經濟結構的不公義,寫下「債的歷史」、「為甚麼上街頭」及「規則的烏托邦:官僚制度的真相與權力誘惑」等等,為 2010 年全球債務危機引發的一連串社會運動提供理論支持。

至於和筆者研究直接相關的出版,就不得不提 2018 年的「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一般人對工作質量的理解,也許大多都和收入相關:收入高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反之就是壞工作。Graeber 的「狗屁工作理論」的驚人之處,就是指出現今社會的一部分工作(書中指可能有 30% 至 60%),包括高收入的一群「專業人士」,都只是沒有意義的「戇 X 工」(Bullshit jobs),存在的意義只是服務現今經濟結構下的官僚主義。

Graeber 對於經濟不公的抱怨、以及官僚主義的批判,貫穿在他生前幾份重要的著作當中;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做到知行合一,走出學術象牙塔,進入打工仔的世界、細聽他們的工作經驗,將矛頭指向現今資本主義社會,以及扭曲了的市場和政府,貫徹始終地宣傳他心目中的理想國 —— 一種重視人人平等、強調民眾參與的「無政府主義」社會。

在學術研究的角度,Graeber 的理論不是無可挑剔,但奈何他已無法逐一回應這些批評。Graeber 的名氣和作品,令他在東西方學術界都累積了不少支持者,這些受他所啟發的人,必定會把他的理想承傳下去。

許煜教授亦在報章寫下他和 Graeber 相知相識的經歷,以及一些討論,非常值得細讀。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作者為英國劍橋大學社會學博士。曾於香港任職媒體公司及公關部門,對創意經濟發展略知一二。熱愛香港文化,深信香港能成為亞洲最有文化實力的國際大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