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明中心到全球最大死城,認識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戰爭

A+A-
人口曾經達 5 萬的阿塞拜疆地方首府阿格達姆,如今已淪為全球最大死城。

最近多處地緣政局劍拔弩張,南高加索也再起戰幔,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日前就主權爭議開戰。這兩個前蘇聯國家的領土一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30 多年前已經爆發戰爭,上演多場令人髮指的殺戮,遺下一座全球最大死城、一道可見的戰爭疤痕,並為今日戰事留下伏筆。

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存在多處領土糾紛,其中最糾纏不清莫過於「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簡稱「納卡」)地區。當地以亞美尼亞人口為主,在 1920 年代史太林統治時期,被強行劃為阿塞拜疆轄下的自治州,結果加劇兩族不和。納卡自決呼聲在 1980 年代高漲,但蘇聯拒絕改變現狀,直到蘇聯逐步解體,兩族民兵已經爆發衝突,隨後新獨立的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更為爭奪納卡地區發動全面戰爭。

1992 年參與納卡戰爭的阿塞拜疆軍人。 圖片來源:Azerbaijani Historic Photography/Wikimedia Commons

納卡戰爭由 1988 年持續至 1994 年,當時全球陸續慶祝蘇聯倒台,納卡卻在上演殘酷的族群戰爭。媒體從一開始便報道各族如何互相施虐,如割頭皮、斬首、截肢等,導致數萬人死亡,過百萬人流離失所。昔日的阿塞拜疆地方首府阿格達姆(Ağdam),正是其中一個最激烈的戰場。

英國紐卡素大學社會地理學教授 Alastair Bonnett 在著作「地圖之外」(OFF THE MAP)中分析,阿格達姆毗鄰納卡地區,但不屬爭取自決範圍。之所以受到納卡軍隊攻打,除了因為其重要戰略地位,還因為當地是反納卡分離主義重鎮,經常有抗議遊行,不時爆發兩族街頭衝突,是阿塞拜疆人戰鬥和民族抗爭的標記。

相信正是阿格達姆的民族主義象徵,使其淪為納卡軍報復目標。納卡軍隊指控阿格達姆為軍事基地後,於 1993 年出兵攻佔這座防守力薄弱的城市,在強制部隊和市民撤離後,肆意對當地狂轟濫炸,幾乎把整座城市夷為平地,淪為全世界面積最大的死城。

到翌年戰爭結束時,納卡地區已爭取到實質獨立,甚至奪取附近的其他阿塞拜疆領土。雖則得不到國際甚至亞美尼亞正式承認,但納卡政府仍以阿爾察赫共和國(Republic of Artsakh)自居,實際上管轄納卡與亞美尼亞佔領地。

一座滋長仇恨的死城

Bonnett 提醒,阿格達姆經歷的破壞規模,體現現代總體戰(total war)的特色,就是以摧毀敵人文明中心和平民生活,來打垮敵人的戰鬥意志,但通常經歷此等災難,城市都能夠重生,在瓦礫中拔地而起。阿格達姆偏偏在 20 多年後仍然頹垣敗瓦,從 Google Map 衛星圖觀看,就有如經歷過核彈攻擊。

數十年前,阿格達姆曾經是區內重要城市,市內有熙來攘往的傳統市集,以古雅的麵包博物館著稱。雖然大部分市民是阿塞拜疆的穆斯林,但當地仍然以葡萄酒廠而聞名,白蘭地公司更有百年製酒傳統。在蘇聯時代,部分加盟共和國飲用的一款廉價烈性葡萄酒(fortified wine),正是以 Agdam 命名。這些文化背景在在說明,阿格達姆曾經作為文明中心的地位。

可是,莫說如今戰火重燃,過往重遊阿格達姆的人已經非常有限,戰後少數避開地雷區而拜訪當地的遊客,皆異口同聲描述出一幅世界末日的景象。Bonnett 引述了旅遊記者 Paul Bradbury 的遊記:

在這個曾有 5 萬人的城市裡,我們見到 15 名老百姓(一名母親和兩名兒子在大街上採摘恣意生長的漿果;一對老夫婦帶著孫女在尋找木柴;其他人在撿拾廢鐵)…… 在某個壞掉的大門上,我見到門牌號碼 50 號,但 50 號是哪條街?看不到其他能確認街名的東西,就連馬路都已被挖掘過,所有管道都已經拆掉。

阿格達姆被摧毀後 20 多年依然重建無期。 圖片來源:KennyOMG/Wikimedia Commons

阿格達姆由當初作為民族鬥志的象徵,如今已經淪為民族苦難的標記,阿塞拜疆就以此宣傳自身受害者形象。雖然取得獨立的納卡政府,在 2010 年宣佈局部修復城內主要清真寺,但整座城市依然一片頹垣,此舉既不能平息阿塞拜疆人的憤怒,甚至招惹亞美尼亞人自身的批評,有輿論便指責:「阿塞拜疆人毀了我們的墓地和教堂,我們幹嘛修復他們的清真寺?」

對於亞美尼亞人而言,他們始終不忘 1915 年土耳其人屠殺過百萬同胞的種族滅絕暴行,而阿塞拜疆作為突厥語族人,與土耳其人既是同種同源,同樣信奉伊斯蘭教,又是土耳其的堅定盟友,以致作為最古老基督教國家的亞美尼亞,同樣有充分理由深信自己四面受敵,受害意識同樣高漲。

阿格達姆重建無期,死城衍生的憤怒和仇恨還不斷滋長,或許早就預告了戰幔早晚再起。星期日爆發的首場衝突,正好發生於納卡地區首府斯捷潘納克特(Stepanakert),最少 23 人喪生,兩國各執一辭。亞美尼亞下令全民動員,阿塞拜疆誓言為陣亡軍人報仇,國際社會則嘗試斡旋調停,前景未明,但願兩國土地上不會再多一座阿格達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