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敏:走在荷蘭疫情時

A+A-
贊丹車站一出,即迎來仿如樂高屋的童趣。

因公私原因,一延再延的旅程終於成行,筆者還是走了一趟荷蘭。

來過荷蘭好幾次了,也逗留過不少日子。清晨降落於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一出閘,感覺依然熟悉,又看到閘外頗具標誌性的那家買花和氣球的店了(總是想著,如果有天會在這邊接機,我一定準備花和氣球迎接家人朋友),記憶中倒是第一次早得見證它開舖。

在飛機上戴雙重口罩,包好全身,盡量小心再小心。在香港的時候,常常看到有關歐洲疫情的新聞,現在身在這邊了,究竟疫情下的荷蘭如何?

印象中的史基浦機場本來已經算乾淨有條理。這天清晨少人,疫情下更甚,搓手液、牆上、地上均印有保持 1.5 米社交距離的提示,這當然亦是基本。過關時大家排隊普遍也會自律,中間隔著距離。在機場的火車站,有戴口罩的職員做問卷調查,詢問機場在疫情下的安排及衛生如何。

筆者首先落腳贊丹(Zaandam),一出車站,即迎來仿如樂高屋的童趣,確實讓人興奮,但下一秒想起疫情,遊玩的興趣固然打消。先說明,筆者抵步不久,所知未盡完善,但希望藉看到的情況跟大家分享;此外,執筆之時,有消息指政府將進一步收緊防疫限制措施,所以可能到文章「出街」時已有變化。在這邊,人不及在阿姆斯特丹的多,閒日所見,目測亦有 6、7 成人在街上戴口罩吧;一到週六週日,人就多了,但反而更少人戴口罩。

據朋友所言及筆者所見,餐廳不作堂食,而且在餐廳內一定要戴口罩。曾見過有食客拉下口罩進店買外賣,店員馬上打手勢提示。我說:「看來他們也算自律。」友人笑說:「之前才不是這樣,大抵是怕罰款才『執得緊』吧!」

超市的收銀處設有隔板,顧客亦必須推一架手推車。

倒是超市的措施較為嚴格。除了標榜 1.5 米距離,顧客入內必須戴口罩,也必須推一架手推車(部分商店提供的是手提籃)以作人流管制;門口設有搓手液、消毒藥水及紙巾,讓店員及顧客可以先抹乾淨手推車或手提籃;收銀處亦設有隔板。荷蘭人本身也多用非接觸式付款方法,據友人說,現在他們更主張如此。

的確,基於本身帶著超級謹慎的心過來,所以初抵步不久,對這邊實施的措施,以及大部分人的配合還是有點出乎意料。特別有些荷蘭友人一再強調要遵守家中每天只能接待一組 3 人訪客(不計 13 歲以下小童)的措施,還有荷蘭人在街上泊單車時亦保持社交距離等。當然,鬆懈的也大有人在,譬如有些人一出超市便拉低口罩,亦聽說過有少年不戴口罩,被店員警告時,卻一直說自己未滿 13 歲(13 歲以下不強制戴口罩)…… 所以說,筆者在這邊也一直提醒自己,一定要比在香港時更謹慎。在香港及各地的大家亦請保重,疫情之下務必小心,但心態上還是要適時調整,世界仍在轉,人總要適應新常態呢。在荷蘭的所見所聞,期待之後繼續分享。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多媒體創作人,旱地冰球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媒體、文化及創意城市);帶著社會學背景的多棲體育人,節目主持兼旁述,亦從事不同的創作工作,也終究仍是一個「漫遊者」。相信文字,忠於創作,熱衷於遊歷,繼續以「漫遊者」的目光,陪大家探看這個世界。

關於曾詩敏:www.tsangsm-vien.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sangsm.v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