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為甚麼我寫文章時很少指名道姓罵人?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我寫的文章很多時都帶有強烈攻擊性,特別是針對我不認同的意見,但即使如此,我通常只是議事論事,很少議論人、貶低人或人身攻擊。也不是完全不會作出指名道姓的批評,只是我會盡量避免,至少比其他評論者做得少。

這是否代表我比較有風度呢?不是的,像我這種粗人,對別人的惡意從來都不少,並不會比其他人有風度,有教養。之所以這樣做,並不是基於道德問題,也不是怕得罪人,而是此舉對自己更為有利。

首先,如果讀者對你批評的對象有好感,他便會對你產生反感。畢竟喜歡一個人的原因有很多,即使那個人在你眼中一無是處,但讀者可能會喜歡他的長相、說法,也可能有些共同回憶,例如曾在現實中幫過他,或曾在真人接觸時被善待。

故此,一旦你作出批評,先不說有沒有道理,首先就要拿讀者對你的好感,跟對他的好感對賭。賭贏了的話,讀者會討厭他,但不會更喜歡你;但賭輸的話,讀者就會討厭你。

如果讀者不熟那個人呢?那就會看到一頭霧水,不知道你為甚麼如此大仇口,也不知道他到底有甚麼值得你批評,之後便會愈來愈想將你的文章省略掉,因為你總是談論一個他不認識的人。

唯一會同意你的讀者,就是本來就討厭那人的人,此舉就如幫他們出了一口氣。可是既然如此,你也沒法增加討厭他的人,到頭來還是對你沒有好處。

其次,去談論自己不喜歡的人,就像幫他們宣傳。雖然是負面宣傳,但人的記憶力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好,不斷提一個人的結果,很多時只會讓大家記住那個人的名字,卻忘了你是讚他還是罵他,最終反而提升了敵人的知名度,從客觀效果而言,自己就會變成那人的宣傳幫手。

特別是一些無名小卒,你不提的話,根本無人知道他們在攻擊。你又何必將一些不處理也會消失的聲音,轉化為需要處理的東西?

指名道姓的攻擊人,當然不會完全沒用,只是大部分時間,此舉對於文章以及讀者數量皆弊多於利。所以面對不喜歡的人,我多數採取無視或冷處理的方式,讓資訊和時間將對方淹沒。

所以,如果文章有指名道姓的話,我通常會考慮刪掉;若要作出攻擊,只需針對對方的某些做法或想法就行了,盡量不要提起一些陌生的名字。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鄭立,Cheng Lap,香港人。從不被寄望的職校生到取得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史學碩士,曾任教職,後轉行創辦公司並開發電腦遊戲「民國無雙」。長於議題思辨、邏輯推演,評析經濟與政治局勢。現於香港「明報」,台灣 udn 「鳴人堂」專欄,以及 PTT 論壇發表文章。著有「有沒有 XXX 的八卦」及「希特拉救港攻略」。Facebook Page:Cheng Lap。

https://www.facebook.com/leglory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