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是港媽:Roald Dahl 的神奇魔法筆

A+A-
博物館展示 Roald Dahl 的寫作環境。
文:LonKongMaMa

初中時期,我的閱讀課總離不開看 Roald Dahl 的作品。Dahl(1916 至 1990 年)是英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The WitchesMatildaThe BFG 等書籍曾分別被拍成電影和在舞台上演,深受不同年齡層的讀者及觀眾歡迎。一位已故作家的作品,仍然穩居英國,甚至世界各地的兒童文學暢銷榜,而且經常被列入中小學的閱讀書單中,到底他的神奇魔法筆為何有這麼大的魔力?

這次來到白金漢郡的大密森頓,探索 Dahl 曾經居住過的村莊和由他的家人興建的博物館 —— Roald Dahl Museum and Story Centre,深入了解這位大文豪「平凡中的不平凡」人生。博物館入場票不需 8 鎊,全年通行,5 歲以下小童免費,絕對是便宜的家庭活動。博物館也有不少貼心的配套,如升降機、嬰兒車停泊空間、特大字型展板等,希望所有入場人士都可以輕鬆遊覽。博物館還會定期舉辦講故事時段、Dahl 書中動物及大密森頓步行徑的導賞團等。訪客可以預先在博物館的 Facebook 上查看該天活動的時間表,再決定是否參與這些額外活動。

進入「Boy」的展館時,會經過印上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中的角色「Wonka」的朱古力大門,猶如走進朱古力工廠。

場內主要的展館有 3 個 ,以 Dahl 的 3 個人生階段作為主軸:「Boy」、「Solo」和「The Story Centre」。當中「Boy」和「Solo」也是 Dahl 自傳的書名。「Boy」的展館介紹了 Dahl 的童年,是一個不快樂的階段。Dahl 出生於威爾斯,父母是挪威移民。3 歲時,他的父親和姊姊因病相繼逝世。當他唸寄宿學校時,校園生活也不愉快。唯一令他快樂的是到訪甜點店。還有一次,吉百利朱古力廠邀請學校試新的朱古力。自此,Dahl 的一生以及他的作品再離不開小朋友最愛的甜點,也是他保持著小孩心態的元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就是源於他小時候的體驗而寫成的故事。

「Solo」展館中展示了 Dahl 當皇家空軍時的照片和故事。

「Solo」是關於 Dahl 當作家前的生活。蜆殼石油公司(Shell)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他向公司多次提出想到外國出差,終於被委派到非洲英屬殖民地工作,曾經在派送石油時遇上野生動物如獅子、毒蛇等。他在 Shell 工作時喜歡把朱古力包裝紙留起,然後將一張又一張的包裝紙慢慢滾成拳頭般大小的「Cannonball」。博物館中也展示了這個「Cannonball」,盡顯 Dahl 孩子氣的一面。其後,他受到機師朋友的影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加入英國皇家空軍,5 次在戰爭中勝利,也經歷了戰友的死亡及與死亡擦身而過。戰爭結束時,他以少校的名銜退役。

「The Story Centre」介紹了一些書中角色的雛形和演變。

「The Story Centre」是最快樂的展館,有很多給家長和小朋友一起探索的互動遊戲,如用電腦自製 Dahl 作品的電影情節和填色勞作角落等。小朋友還可以試穿書中的角色戲服,在哈哈鏡中拍照。此館還展示了他的作品初稿及角色,還有他家中的寫作環境實景,包括椅子和用來保暖的毛氈,讓訪客真正感受到 Dahl 的寫作生活。

Dahl 帶給讀者無限的想像力和吸引力。有別於一般兒童作家,Dahl 將現實生活的黑暗面在作品中表露無遺,這些黑暗面大多啟發自他小時候的經歷,反映無知的大人們對小朋友深遠的影響。兒童在他的作品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經常也是帶領眾人逃離黑暗,走向光明的重要角色。相反,他筆下的不少成人角色卻是最邪惡和最令小朋友討厭。Dahl 的作品令兒童讀者看到童話以外的世界,他沒有包裝小孩成媽的乖寶寶,有時候小朋友顯示自己淘氣的一面也是可獲接納的,他們也可以是聰明的英雄人物,自然深受兒童讀者歡迎。作為成人讀者,我們可以重新檢示自己的行為,反思如何真正成為小朋友的榜樣,而非被討厭的對象。

LonKongMaMa
筆者曾在專上院校任職英語講師,移居英國後,當了全職媽媽。喜愛寫作、分享生活的點滴和畫和諧粉彩。能在處理家務的同時,擠出作文和畫畫的時間,完成一篇滿意的作品就是一天最滿足的事。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筆者都不再是在香港的媽媽,也不願成為怪獸家長,所以以「筆是港媽」為專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