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叛而偉大的神學家:孔漢思

A+A-
攝於 2013 年。 圖片來源:路透社

20 世紀其中一位最知名的神學家、倫理學家、哲學家孔漢思(Hans Küng),於今年 4 月 6 日在德國圖賓根逝世,終年 93 歲。他留下超過 50 本著作以及無數文章,在早年狠批羅馬教廷和天主教教義,到後期成立全球倫理基金會,希望尋找一套跨越各個宗教的倫理規範。現在就讓我們回顧孔漢思的傳奇一生。

1928 年,孔漢思於瑞士琉森州出生,長大後到羅馬知名的天主教學府宗座額我略大學深造哲學和神學,並在 1954 年獲頒授聖職。他後來繼續在學府做研究,1957 年於法國索邦的天主教研究中心取得博士學位。孔漢思早年熱衷於詮釋瑞士基督教神學大師卡爾巴特(Karl Barth)的著作,並指出其有關上帝恩典的理論,同時符合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義。他的博士論文深受天主教和基督教學者歡迎,事業發展也平步青雲,1960 年到圖賓根大學擔任神學教授。

1962 到 1965 年,他以神學家身份獲邀出席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當時結交了另一位年輕神學家拉辛格(Joseph Ratzinger),亦即後來的教宗本篤十六世。兩人都認為教廷要走向現代化。在會議中,孔漢思提出很多大膽建議,例如廢除神父的獨身規定、容許女性擔任神父、支持節育等,但不被接納。1966 年,孔漢思引薦拉辛格到圖賓根大學當教義學教授;可是到 1968 年,西德爆發大型學運,兩人關係慢慢出現隙縫。

1968 年,孔漢思在瑞士發表演說。 圖片來源:Moosbrugger/ullstein bild via Getty Images

該場學運中,學生提出很多反戰、反建制、性別解放等前衛意念,令拉辛格很驚訝,其宗教觀亦走向保守;孔漢思則變得更激進,開始不斷公開批評教宗制度,更在 1968 年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反問,羅馬教廷和共產黨不都一樣是專制主義者嗎?1971 年他出版著作 Infallible? An Inquiry,否定天主教教條之一的「教宗無謬誤」(papal infallibility)。這條教義列明,當教宗代表教會頒佈有關信仰和道德的訓令時,其所講的話,必然無誤。

整個 70 年代,孔漢思寫了很多批判天主教教義的文章。到 1979 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決定褫奪他教授天主教神學的權力,也不得擔當任何教會公職。可是,圖賓根大學留住了孔漢思,請其轉任基督教神學教授,研究普世教會合一運動。他也繼續致力改革教廷,例如提出要設立機制,當教宗未能履行職務時,可以解除其職務;他甚至提議讓平民可以透過某種形式參與教宗選舉。此外,他也積極就同性戀、墮胎、節育、女性在教會地位等議題發聲。

有天主教保守派批評,孔漢思是自 16 世紀馬丁路德以來,對教廷最大的威脅,形容他是敵基督。但同時,他深得很多天主教徒的支持,已故梵蒂岡專家哈布勒斯韋特(Peter Hebblethwaite)讚揚,往後很難再有神學家能發揮如斯影響力。孔漢思後來涉獵的議題更加廣泛,包括佛洛伊德莫扎特、東方宗教,以及往生世界。1995 年,他出版著作 Dying with Dignity,贊成安樂死,並指一旦時候來到,而自己尚有能力,他會負起責任,決定自己何時和如何死去。

孔漢思長年思考的其中一個命題,是如何促進各宗派和好。他早年研究卡爾巴特,幫助掃除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教義上的分歧;後期他希望將宗教和解拓展到其他宗教,他曾經提及,在某些議題上,猶太教和佛教比起天主教更有建設性。他希望尋求一套各個宗教均認同的全球倫理,例如同理心和公平經濟,其主張在 1993 年的世界宗教大會獲得支持,他遂於 1995 年成立全球倫理基金會,推動有關研究,促進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