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派失勢,戰狼推使美國鷹派主導對華方針

A+A-
今年 3 月美中在阿拉斯加會談唇槍舌劍,楊潔篪會上說「中國人不吃這一套」被奉為金句。 圖片來源:路透社

美中高層會談上,中方高層楊潔篪一句「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盡顯戰狼外交風采,美國對華政策亦沒有如預期轉趨溫和。「經濟學人」報道認為,中國強硬而挑釁的戰狼外交,是美國對華溫和派無力回天的主因,哪怕是拜登上場,鷹派主導對華事務已是大勢所趨,眾多對中國幻想破滅的鴿派樂見其成。

1972 年 2 月,美國總統尼克遜破天荒訪問北京,與毛澤東共同承諾,雙方都不尋求成為全球霸權,意味著美中兩國可以合作,「儘管存在分歧,但可找到共同基礎」。尼克遜此行不但是美中關係轉捩點,還從此改變對華觀察的基調 —— 基於中國不再構成威脅,溫和鴿派主導了對華分析,期望促進與中方交流,可以促使中國轉化得愈來愈近似美國。

近半個世紀後的今日,對華事務有了 180 度逆轉,由鷹派主導,正如美蘇冷戰時期,焦點落在意識形態競爭,美中關係跌至 50 年來新低點。有前美國總統的對華事務顧問解釋:「今日作為對華鷹派是不需勇氣的,拒絕當鷹派才要拿出勇氣。」

4 月 21 日,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戰略競爭法」(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承諾「要對付中國共產黨在全球的有害影響」;原本專注研究戰區的政府分析師,如今都改為研究中國;智庫組織和傳媒的分析師,通通為遏制中國擴張出謀獻策。在如此鷹派當道的美國,所有對華溫和的立場,背後動機往往備受猜疑而愈益受到排擠。昔日為白宮提供顧問意見的中國專家,如今大都受冷落。

近百位知名的鴿派中國專家,在 2019 年曾經力挽狂瀾,在「華盛頓郵報」刊登文章「中國不是敵人」(China is not an enemy),指控杜林普政府誇大其辭,把中國形容為威脅美國「生存」,稱對華強硬只會令中共內部溫和派失勢。但這種論調以中國存在足以左右大局的改革派為前設,現實卻只是一廂情願,結果也未能改變對華方針。

鴿派衰落而鷹派抬頭,杜林普改弦易轍固然起關鍵作用,但「經濟學人」認為,說到底這終究還是中方咎由自取 —— 中國利用自身經濟實力,奉行激進的戰狼外交,在近海區域的軍事活動愈見頻繁,近年對香港和新疆的壓迫,同樣叫鴿派分析師如夢初醒。

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美中關係中心總監 Orville Schell 甚至指出,很多鴿派分析師在中國改變的幻想破滅後,成為對華強硬的忠實支持者。「學術圈子這才開始明白,受列寧主義洗禮數十年,那種影響根深柢固。」

去年夏季,蓬佩奧發表象徵新冷戰開端的「新鐵幕演講」,描述中共如何威脅全球自由和民主;杜林普臨卸任前,定性中國對新疆維吾爾人實行種族滅絕。拜登上台後沒有撤回定性,甚至再三譴責中國種族滅絕,拜登對中難有惹火言論,但對華強硬的基調始終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