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暴政時期:非洲民族議會的解放檔案

A+A-
1963 年,南非,有孩子非法跨越因種族隔離政策而設立、用以分隔黑人社區和白人區的屏障。 圖片來源:Jacoby/ullstein bild via Getty Images

很多專制政權會透過資訊審查鎮壓民主運動。有時候,政府會以法律或者行政手段,直接把資訊刪走。也有時候是員工為求人身安全、三餐溫飽,進行自我審查。不過在亂世之中,總會有人憑良心和勇氣守護記憶,南非大學學者 Mpho Ngoepe 和普馬蘭加大學學者 ‪Sidney Netshakhuma 就在檔案學期刊 Archival Science 發表研究,講述非洲民族議會的「解放檔案」(Liberation Archives)。

1910 年,南非從英國獨立,成為「南非聯邦」(Union of South Africa),到 1961 年成為完全獨立的共和國。可是南非結束英國殖民時期後,當地黑人依然活在白人高壓統治之下,飽受種族隔離政策之苦。白人專政期間,當地黑人組織了多場反對運動,代表組織有「非洲人國民大會」(非國大,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ANC),成員包括後來的南非總統曼德拉。他們在 1912 年已經建立組織,多年來主張和平非暴力抗爭,例如罷工和示威,並一直享有合法的地位。

可是到 1960 年,南非政府通過「通行證法」(Pass laws),嚴格規定黑人的活動範圍,其他公民也要在家鄉或指定區域外攜帶通行證,該法例並認為是種族隔離制度的象徵。事件激發非國大與主張勇武抗爭的「阿扎尼亞泛非主義者大會」(Pan 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合作,號召大型抗爭,最終導致「沙佩維爾屠殺」(Sharpeville massacre),69 名和平示威者被警察殺死。非國大在事後被定為非法組織,成為南非抗爭歷史的轉捩點。

非國大走向地下化和武裝化,如成立軍事組織「民族之矛」(uMkhonto we Sizwe)。Ngoepe 和 Netshakhuma 補充指,由 1960 年到 90 年代初,非國大秘密為南非民族解放運動做了很多記錄工作,那些存檔就被稱為「解放檔案」。檔案除了有地下政黨的文件,也包括重要的個人日常記錄,例如曼德拉在獄中寄給家人的書信。兩位學者指,「解放檔案」不單描繪了當時的政治環境,還保存邊緣群體的聲音,填補了後種族隔離時代,民族記憶的空隙。

在地下抗爭期間,非國大成員要秘密和情報機關戰鬥,在記錄時要做好層層保密工作,重要人物都會匿名。兩位學者形容,非國大的檔案工作大部分在極為艱鉅情況下進行,文件要一個接一個人秘密運送,直到領袖簽署核實,期間要避免落入警察手中。當時很多檔案工作都由流亡的組織領袖負責,初時他們的海外總部位於坦干伊加(現時坦桑尼亞一部分)首都三蘭港,另有分部設於倫敦,1964 年總部搬到剛獨立的贊比亞首都盧薩卡。

2010 年,邦瀚斯拍賣行出售一張由非國大簽署的「自由憲章」。 圖片來源:Bonhams

紐約市立大學檔案學家 James Lowry 稱那些解放檔案為「流散檔案」(displaced archives),由於它們離散在世界各地,即使後來南非結束種族隔離政策,非國大經選舉成為執政黨,也難以整合出完好的解放運動歷史。除了運輸過程可能令檔案遺失,也有組織成員害怕特工找到存檔而自己銷毀;有些珍貴文件則輾轉落入到私人收藏家手中,2010 年邦瀚斯拍賣行就出售一張由非國大簽署的「自由憲章」,叫價 30 萬港元,最後要一班南非商人秘密出手拯救國寶。

而且非國大很多海外活動並非在發達國家進行,沒有足夠資源和人才做好檔案管理。到今天,非國大依然尚未能整理、回收那些流散各地的解放檔案,但問題已得到更多像 Ngoepe 和 Netshakhuma 等學者關注,在未來或者有更多抗爭檔案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