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爾核災最大受害國,為何是白羅斯?

A+A-
鄰近白羅斯格盧斯基(Glusk)的庇護中心,接收約 170 名有先天缺陷的兒童。當地醫生報告亦證實,1986 年核災發生後先天性缺陷嬰孩大增,但科學界仍在爭論此反常現象與核輻射的關係。 圖片來源:Sean Gallup/Getty Images

眾所周知,切爾諾貝爾核災發生在烏克蘭,核廠方圓 30 公里皆為無人之境,但你未必知道,受災最嚴重其實是鄰國白羅斯,大多數核輻射物質都落入當地,導致農地荒廢、人口驟減。為何核災始於烏克蘭,最大受害者反而是白羅斯?

首先,雖則時至今日所有核災應變措施,都以同心圓方式劃出疏散區域,但現實中放射性塵埃從不以災場為中心平均擴散,反而是按當時風向決定擴散方向。當年蘇聯為切爾諾貝爾劃定方圓 30 公里疏散範圍,奈何 4 月 26 日核災發生之後,風勢把放射性塵埃吹向東北方,遠超 30 公里範圍,直指北鄰的白羅斯廣泛地區。

麻省理工環境史學者 Kate Brown 還提醒,白羅斯的不幸也是人為蓄意造成 —— 蘇聯當局擔心風勢持續,放射性塵埃終會墜落更遠的首都莫斯科,於是命令 TU-16 轟炸機運載裝有碘化銀(AgI)的砲彈,飛往白羅斯上空製造人造雨,令大部分有毒塵埃隨雨水墜落白羅斯東部,以免直接污染俄羅斯心臟地帶。簡而言之,蘇聯為保全國政治經濟重心,決定犧牲發展較落後的白羅斯。

1996 年美國中情局(CIA)整理的放射性物質銫-137 分佈圖,證實其中絕大多數都落在白羅斯國境東南部。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奪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白羅斯女記者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在著作「切爾諾貝爾的悲鳴」(Voices from Chernobyl)引述資料寫道,切爾諾貝爾核災釋放出 5,000 萬居里核輻射物質,其中 70% 落在白羅斯,多達 23% 領土受放射性物質銫-137 污染。相對而言,烏克蘭受污染領土只有 4.8%、俄羅斯只有 0.5%。

約近 1,000 萬人口的白羅斯,有多達 210 萬人受核災牽連,即是每 5 人就有 1 人受害,其中 70 萬為兒童;多達 485 座村莊及人口聚落受災,其中 70 座永久荒廢。核輻射又是白羅斯人口減少的主因,受害最深是戈梅利(Gomel)和莫吉廖夫(Mogilev)地區,死亡率比出生率多出 20%。無法清除的低劑量核輻射,導致患癌、智能不足、神經系統疾病、遺傳突變的人口持續增加。

亞歷塞維奇的著作結集了無數白羅斯人的證言,科學家、救災人員、記者、居民指責政府欺瞞災情,既以監控手段阻止訊息流通,又誣蔑不利消息為「西方世界的挑撥」,一再錯過最佳避難及救援時機。位於災區霍伊尼基(Khoyniki)的受訪醫生 Nadezhda Afanasyevna Burakova 見證,區內婦女接連誕下畸形兒,有相熟的年輕俊美夫妻誕下沒有耳朵的嬰孩,卻長有一張延伸到耳朵位置的大嘴巴。她曾經與家人考慮移居,卻要背負「切爾諾貝爾難民」標籤而受盡歧視,甚至被居住首都的親妹妹拒於門外,結果只能留在原居地,為罹患可怕疾病做好心理準備。「我們的民族性也有了變化,大家都很鬱悶,感覺末日即將到來。」

時至今日,白羅斯作為「歐洲最後獨裁國家」,災情依舊是政治忌諱,令國際難以取得全面醫學數據,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只管重申土地愈來愈安全,陸續把災區解封。研究核輻射危害的科學家反遭清算,最知名的是時任戈梅利醫學研究所所長 Yury Bandazhevsky,他證實災民內分泌系統、心血管系統、及至幾乎所有內臟都顯著受影響,其本人卻被控受賄入獄,如今流亡海外。白羅斯反對派每年行禮如儀的核災紀念遊行,也隨著盧卡申科對異見大清算,今年起再無法如常舉辦。

更諷刺的是,白羅斯正與俄國合作興建當地首座核電廠,首個核反應堆去年正式啟動,預計兩個反應堆將於明年全面投入運作。一如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白羅斯不顧毗鄰的立陶宛抵制抗議,也違反福島核災後的國際指引,執意把核電廠建在邊陲的奧斯特羅韋茨(Astravyets),一旦意外發生而風勢使然,距離僅 45 公里的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必定首當其衝,後果可以比切爾諾貝爾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