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敏:小孩子的氣度

A+A-

如果有天孩子跟你說:「老師說我的畫作很『核突』。」你會如何應對?

這是友人和我說起孩子時提及的一個近況。

最近有更多機會到學校擔任活動司儀,加上教旱地冰球(floorball)和小記者班的工作,因而有更多觀察小朋友與青少年的機會;亦因為愈來愈多朋友成為父母,令我們有更多關於兒童教育的話題。

友人向來搞笑,面對孩子的畫作被直接批評,她跟孩子回顧自己更年輕時的趣事。當年她曾被人告知:「我的另一半覺得你不漂亮。」她輕鬆回應:「他覺得你漂亮就可以啦(何況我不需要他覺得我好看)!」孩子哈哈大笑。友人想借這個故事,開解及提醒孩子要相信自己的價值;同時考慮到今次提出意見的是老師,所以也告訴孩子,老師是教導她的人,所以亦值得了解其見解。

如果讀者們是家長,當聽到孩子被老師批評後的不解,又會如何應對呢?題外話,其實我覺得老師也有問題,怎麼能夠直接用「核突」這樣的貶義詞去評學生的作品?就算是成年人之間的對話,亦不能如此欠缺尊重吧?

我沒有自己的孩子,也不敢說「家長經」。不過我想,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會希望他在面對這樣的狀況時,可以有比委屈或不快更多的感覺。譬如可以有宏觀看事情的情商,相信自己,亦擁有了解批評和反思自己的勇氣。說來容易,但別說孩子,大人也未必時時做到。

不過,孩子確實不容忽視,他們的智慧和氣度往往出其不意,也值得大人學習。

最近有幸為香港運動員到學校分享的連場活動擔任司儀,其中有問答遊戲,譬如抽幾位同學回答關於活動內容的問題。記得首個作答的小學生答錯問題,後來兩位被抽中的同學反而答對。雖然他們都有獎品,但重點是,我看見第一個同學在聽到答案揭曉、別人答對後,在座位默默鼓掌。我刻意透過咪高峰問他,是否為答對的同學鼓掌,他說是,我公開表揚他的體育精神。

三歲定八十,我們長成甚麼人,往往跟原生家庭和教育有莫大關係。面對批評、過失或事與願違,我們都需要有容人和納己的氣度,才可重整陣腳再出發。別以為小孩子不需要這些東西,也別以為他們不會懂;今日一個小行為,可能已是他們未來的某種雛形。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多媒體創作人,旱地冰球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媒體、文化及創意城市);帶著社會學背景的多棲體育人,節目主持兼旁述,亦從事不同的創作工作,也終究仍是一個「漫遊者」。相信文字,忠於創作,熱衷於遊歷,繼續以「漫遊者」的目光,陪大家探看這個世界。

關於曾詩敏:www.tsangsm-vien.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sangsm.v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