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從暖被窩工程飛越到大同世界

A+A-
數名男士正閱讀徵婚告示。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國湖南湘陰的官媒,最近因為提出所謂的「暖被窩工程」,成為近來的輿論焦點。

關係到性別比例失調,本來是一個嚴肅的討論,但由於用了「暖被窩」這種非常通俗的修辭表達,為求「接地氣」,走近民眾,刻意放下官腔,倒犯了眾怒。

如果開宗明義,不要把成年男子結婚困難,簡單地歸納為「被窩需要」,應該不會招致群情洶湧,畢竟中國農村人口的性別失調,非一日之寒,不但由來已久,原因眾所周知,也不必贅述。

但是,請先拋開西方女性主義提出的「物化」理論 —— 最多的批評意見俱來自這個角度,認為當地官方只是把農村女性當作單純的工具,完全忽視了身為人的價值以及個人自由意志云云 —— 這當然說得沒錯,如果被窩只是需要取暖,當然是有專門工具的,譬如電熱氈,雖然現在面臨限電問題,但暖水袋的費用總應該負擔得起。

但物不物化,沒有甚麼好多說,畢竟在這個議題之中,農村的男性,也不見得有多少 humanity 的存在感,政府考慮到他們有結婚需要,也只是憐憫他們獨寢寒冷而已,至於這些男性的情感或者心靈需要,也不在考慮之內,難道牛郎織女的生活,除了被窩就沒有其他內容了嗎?當然,這也輪不到我去為他們多慮。

我只是想從歷史的素材之中,提供一個 alternative 的思維方向,而且完全符合中國的傳統民情。原來這種事並非當今的特殊問題。至少在明朝的時候,就已經有歷史紀錄,窮困的男性如果娶妻困難,為了解決性慾需要,包括人與人的陪伴,早就有同性結合之經驗,並不是開玩笑。

只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古人還把這類願意與男人結婚的男人,連「男」這個字都索性改造了,把下半部的「力」改成「女」,造出一個新字,讀音保持不變,只是字義有所區別 —— 這個字的存在,應該就是特地留給歷史後人看的?當時無法娶妻的男人,可以想像,肯定是窮人,他們識字的可能應該是微乎其微;至於願意給這些窮人作妻子的男人,社會地位就更不可想像了。

但是在中國這片遍地窮人的土地上,這種事並沒有甚麼驚世駭俗,窮人何止娶妻困難,只是謀生也十分艱辛,否則怎麼會一個兩個甘願「淨身」當太監呢?連官府法辦都禁止不了民間的「私閹」,做太監都能忍,孰不可忍?

再換個角度,配合當今西方的 LGBT 潮流,男男婚姻並不是西方左派的進步創舉,更沒有甚麼驚天動地的大解放,中國早就有如此習俗甚至民意的默許和支持,藉此宣傳中國文化,也不失為加分的機會,或許對於聲稱自己正在西方受到「打壓」的同性伴侶,因此深受吸引而遷往中國,也未可知。

如果最根本的目的是繁衍人口,那更加簡單不過了,人工受孕技術已經如此高明,日漸普遍,精子卵子可以在全世界收購,由國家級的最先進實驗室安排結合,還可以事先篩選良莠,注意,篩選的只是細胞,而不是已經結合的胚胎,不必再犯 20 世紀初「優生學」種種不人道的過錯甚至罪孽。豈不是三全其美?當然,這種統一試管生育的費用多少,我也沒有概念,只要少做幾個明日大嶼,錢應該不是問題。

何況,按照共產主義的構想,完美的人類世界,可不就是完全一致嗎?一致由政府安排住屋、教育、醫療,生活質素甚至家庭型態(譬如說「只生一個好」的三口之家),ultimately,一致由政府安排生育,連胚胎質素也有劃一的保證,想要甚麼性別,那更是小菜一碟了,連美國都在倡導取締父母、夫妻、兄弟姊妹這類老掉牙的傳統概念,甚麼叫真正的「大同」世界?連受精卵都是在實驗裡,按照相同的科學標準來衡量,定時定候,一致推出世間,只有如此規模的「大同」,才可吿慰孔孟或康聖人之類的先賢吧。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