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內性侵無人阻,「旁觀者效應」真可解釋一切?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10 月 13 日,美國費城發生一宗駭人案件,一名女子乘坐地鐵時遭人性侵,但有指逾 40 分鐘的犯案過程中,竟無任何乘客阻撓或報警,反以手機朝事發之處拍攝。部分專家以「旁觀者效應」分析,指人們見死不救,乃因覺得責任分散,而非全然冷酷無情。不過,這種面世數十年的社會心理學之說,真可解釋當前一切?疫症大流行及槍械暴力,又如何令人只願自保

根據警方所指,案發時間約為晚上 10 時,疑犯坐到女事主旁邊後便性侵她,而當時車廂內有「很多人」應該「做點甚麼」,卻始終沒誰上前制止或致電報案,更有指他們把手機對準施襲那邊。直至有職員偶然發現並立刻報警,才把疑犯繩之於法。警司 Timothy Bernhardt 直言:「此事說明我們身處在一個怎樣的社會,以及誰會縱容這種事發生,這令人非常不安。」

研究人在公共場合面對危難所作反應的專家,多用「旁觀者效應」來解釋,心理學家 Bibb Latané 與同僚曾由 1964 年一宗謀殺案得出此說。據報當時現場有數十人,但都作壁上觀。雖然其後證實,曾有人報警或協助事主,但他認為假設仍然適用。「當人在公共場合,沒獨自一人時那麼關心身邊的事物…… 他們看到其他人還沒有任何行動,或會想『好吧,可能沒需要去幫忙』。」

「旁觀者效應」假設,當人身處公共場合,即使留意到有人或需協助,但看到其他人不為所動,便會心想「可能沒需要去幫忙」,因而袖手旁觀。 圖片來源:Michael Nagle/Getty Images

然而,精神科醫生 Saumya Davé 認為,我們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譬如怯於干預。「當人看到一些實在可怕的事,特別是有人犯案、以武器施襲或似乎有能力壓倒一切時,身體或會僵住。」她亦指,有些人或不知如何幫忙、「不知如何干預」。「當沒人去做任何事,只會令這種『無人出手』的狀態延續。對於如何在不同情況下作出最好的干預,大眾普遍缺乏認識。」

Latané 表示,很難真正掌握何以乘客們未有挺身而出,但相信部分人或認為拍下犯案過程,也是一種幫助受害人的方式。「很多人曾經讚揚,紀錄警暴或其他事件是非常有用的行為。若我在做些壞事,而人們都把手機對著我來拍攝,那會令我三思。」對於「拍片當幫忙」的分析,Davé 亦同意:「很多人覺得,把事件拍下來對受害人有用,為對方留下證據以便報案。」

一些人則認為,疫症使社會規範惡化。Matt Langdon 創辦組織 Hero Round Table,教育人們挺身而出,他批評:「疫情突出了很多人那種『我只需要顧好自己』的想法。這是根本性錯誤,也是當今世界一大問題。」史丹福大學榮譽教授、心理學家 Philip Zimbardo 對費城一事感到「難以置信」,但他亦指,這一年多的疫症大流行,令人變得較為自我保護、孤立及恐懼未知。

心理學家認為,疫症大流行令人變得較為自我保護、孤立及恐懼未知,變得不太願意幫忙。 圖片來源:Gabriele Holtermann/Sipa USA

Zimbardo 解釋,封鎖抗疫及自我隔離這些措施,不僅令人更傾向避開彼此,亦令更多人較易自我中心。「隨著時間流逝,社會孤立意味你就專注於你自己。」Langdon 亦指,人類作為早就學會生存的物種,「我們必須警惕怪奇之人,並遠離可怕的事」,所以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保持安全的想法勝過一切,不無道理。

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 Jay Van Bavel 認同,槍械銷售及槍械暴力同創新高,也許加強了這種自保意識。根據非牟利組織 Gun Violence Archive,去年槍殺案及非自殺的槍擊案奪去近 2 萬人性命,屬 20 年來最多。Van Bavel 直指:「這肯定會在社會增加危險和冷漠。」即使有研究指,廣泛買槍與槍械暴力之間無明顯關係,但心理學家相信,僅是憂慮施襲者或有武器,足以使人不敢插手。

但無論如何,專家們認為在費城性侵案,列車乘客的無所作為始終可恥。Zimbardo 補充,他們本也可以試圖團結起來,以言語來向疑犯施壓叫他停手,只要有人去幫,通常就會有人跟隨。不少人或會認為說易行難,但正如 Langdon 所言,若沒有人願意伸手相助,社會就會崩潰。「英雄的反面不是惡棍,而是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