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只要腳趾夠多,沙蟲在哪裡其實並不重要

A+A-
2019 年電影「小丑」中,男主角於地鐵內槍殺了三名男子;圖為劇照。

大概兩星期前的萬聖節,日本東京的京王線列車發生無差別傷人事件,犯人參照 2019 年電影「小丑」中的男主角,犯案後靜靜坐在椅子上抽煙的照片成為案件象徵。及後傳出小道消息,說為了防止再有人模仿,「小丑」電影從此被禁止在電視播映。

當然,「禁止『小丑』在電視播映」這個消息肯定是假的,因為「小丑」在日本的電影評級是「R-15」——「15 歲以下人士不得觀看」。除非大幅刪剪內容,否則在無法確認觀眾年齡的免費電視台,「R-15」的節目本身就不能播放,自然談不上禁不禁止。

雖然有關傳言只是假消息,不過網上卻許多人相信,因為在日本的語境中彷彿並沒有甚麼不可思議。1995 年奧姆真理教在東京地下鐵投放沙林毒氣,鐵道公司為了防止恐佈襲擊,將所有垃圾桶全部移除(防止放炸彈之類)。直到 2000 年代中期「發明」了透明垃圾桶後,才逐漸在站內重新出現。所以如果說為了防止其他人模仿「小丑」,禁止有關電影播放,感覺也是有前例可循的正常操作。相似的情況不是日本專利,在「小丑」電影播出期間,美國也有聲音表示擔心有人會模仿,而事實上當時也的確有人在網上聲稱要襲擊戲院,美國警方一度嚴陣以待。

香港有一句俚語,「斬腳趾避沙蟲」—— 為了避免沙蟲咬腳趾,乾脆把腳趾斬掉,意指不直接解決問題源頭,反而因噎廢食,只解決問題的表徵。例如有人模仿電影的角色犯案,就禁止該電影;有人在垃圾桶放炸彈,就把所有垃圾桶拆掉;又例如有野豬跑入市區,就把野豬全部殺掉。而不願意發現犯人大可以模仿其他的電影,或者直接把炸彈放在身上,自殺式引爆。

大家寧願把腳趾斬掉,是因為腳趾實在太多,斬掉所需的氣力遠比尋找沙蟲少。解決一部電影或者一堆垃圾桶,比解決社會深層次的矛盾簡單,也遠遠比在教育及司法層面上防止某人產生犯案念頭簡單。許多人只懂驚歎北歐國家的監獄環境舒適,而看不見他們在教育和社會福利制度所投入的資源,足以把犯案的動機大幅降低。

「斬腳趾避沙蟲」這句俚語精妙的地方,在於「沙蟲」其實是虛構的昆蟲,結果是連甚麼在咬腳也未搞得清,問題核心始終是不了了之。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