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人的 7 年抗俄鍵盤戰

A+A-
俄羅斯被指利用網軍,向立陶宛人發佈關於疫症及北約等重要議題的假資訊;圖為去年首都維爾紐斯一個反疫苗示威現場。 圖片來源: PETRAS MALUKAS/AFP

全球密切關注俄羅斯會否入侵烏克蘭,引發大戰。但毗鄰的立陶宛人明白,當年俄國吞併克里米亞,已對歐洲宣戰,只是往後轉攻網絡,以源源不絕的假新聞及宣傳「轟炸」。作為首個獨立的前蘇聯國,立陶宛同受威脅,當地幾名義工就自組鍵盤小隊,對抗龐大的俄國網軍,為捍衛自由而戰鬥 7 年。

立陶宛於 1990 年宣佈從蘇聯獨立,翌年加入北大西洋合作理事會,再於 2004 年加入北約和歐盟,跟西方愈走愈近。可是,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始終揮之不去。在全國不足 300 萬人口當中,俄語人士便佔 15%,這種親密卻痛苦的關係,令立陶宛容易且頻繁地淪為俄方發放假資訊的對象。

直到 2014 年初,俄羅斯突然吞併克里米亞,警醒了不少立陶宛人,包括兩子之父的 Hawk。「那是真實的警號,負面一點看,一切皆有可能。我們曾被蘇聯佔領 50 年,那段記憶依然鮮明。很多家庭都有親屬在當時被殺或送至西伯利亞的集中營。所以對我們來說,現有的自由非常、非常重要。」

就在那年夏季,Hawk 與同樣察覺危機的朋友合作,成立名為「立陶宛精靈」的網上對抗運動。「我們覺得光看電視和討論並不夠,需要去做些實事,而上網抵抗比較容易。」每天他除了工作,就是監控惡質網頁及試圖尋找假新聞,主要留意 Facebook,因為「多數俄國打手都藏身於此」。

假資訊真的很危險。它毒害大腦,並企圖分裂人群,尤其是在自由社會中。

「立陶宛精靈」最初規模較小,「只是一群朋友,再由朋友邀請朋友加入」,發展至今全國約有 4,000 名成員。Hawk 表示:「我們多數人真的把所有自由時間都投放進來,用以搜尋和監控。」像他每週花上 20 小時「作戰」,最近還分享一些迷因,「顯示俄國沒其宣揚般巨大、可怕及恐怖」。

這些年來,義工們眼見各種假新聞滲透立陶宛的社交媒體,攻擊政治人物、外交政策,試圖在重要議題上分化社會,並經常企圖破壞北約,以及削弱大眾對北約的信心。「俄國在這裡的政治宣傳以北約為頭號目標,總說北約佔領了波羅的海國家,還反覆傳播那個北約士兵強姦女孩的虛構故事。」

Hawk 分析,針對北約的攻擊言論持續出現,相信是因為「對波羅的海國家來說,加入北約是我們唯一的生存機會」。面對俄府供養的網軍,「立陶宛精靈」成員無償還擊,Hawk 直言是個熱血任務。「無容置疑,我們正在戰爭,而我們將會得勝。我不知會是何時,但終有一天我們會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