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班牙網球手拿度奪得澳洲網球公開賽冠軍,創下個人 21 座大滿貫冠軍的世界紀錄。身為當今網球三大天王之一,拿度實力毋庸置疑,但已年屆 35 歲的他,決賽對現年 25 歲的俄羅斯選手梅德韋傑夫(Daniil Medvedev),年齡差距不少。「悉尼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文章就指,即使年長十歲,拿度仍有某些年齡帶來的優勢。
1 月 30 日的澳網決賽上,拿度先輸兩盤後反擊,最終經過 5 小時 24 分共 5 盤比賽反勝。去年 12 月,拿度一度確診感染 COVID-19,加上曾因腳傷缺賽 4 個月,2021 年賽季無緣溫網、東奧及美網。如此不利因素下,拿度最終仍能在澳網奪冠,自然少不了各種度身訂做的訓練、飲食計劃,加上物理治療師、專業團隊提供的支持。不過,這些訓練與支援,身為世界第二的梅德韋傑夫一樣有。
乍看之下,拿度對梅德韋傑夫尚有一大劣勢 —— 年齡。南澳大學行為流行病學(behavioural epidemiology)教授 Tim Olds 指:「男性的速度和敏捷度,往往在青少年晚期至 20 歲出頭時達到巔峰,然後便持續下降。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自然會認為拿度在帶氧運動方面處於不利位置。」同時,自 20 多歲開始,人的反應時間(reaction times)也會隨年齡增長而迅速變慢。就精英運動比賽而言,「到一定年紀後,反應變得愈趨遲緩。很少有過了 35 歲的人仍能參加比賽」。加上骨骼強度會隨時日下降,增加運動帶來的磨損及骨折等受傷風險;拿度近年便飽受腳傷等傷患困擾。
Berry 分析,拿度的勝利背後,其中一個不太明顯的優勢,還是年齡。澳洲伊迪斯科文大學生物力學教授 Tony Blazevich 表示:「雖然人們通常認為,人隨著年齡增長會更快變得疲勞,但事實上人體有許多變化幫助提升耐力。男性耐力通常在 30 歲出頭時狀態最佳,但對習慣從事超距離運動(ultra-distance events)的人而言,耐力高峰可延續至 30 多歲尾。」
Olds 同意,比賽時間愈長,對年長者愈有利。就馬拉松比賽而言,「世界紀錄保持者的年齡,從 10 公里的 23 歲、半馬的 26 歲,來到全馬的 36 歲,反映他們學會更有效率的移動方式,所以能藉較低的攜氧能力,以大致相同的速度奔跑。」Blazevich 相信,拿度便得益於耐力增加,在長達 5 小時 24 分的網球比賽中佔據優勢。「即使 25 歲的梅德韋傑夫在速度方面有優勢,但隨著比賽繼續,這種優勢可能一早已失去。」
Blazevich 補充:「耐力既指身體方面,也有心理層面。拿度就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精神毅力,或者是致勝關鍵。」此外,男性肌肉力量,亦在較晚的 30 至 40 歲之間達到高峰。Olds 表示:「人的肌肉力量往往能保持較長時間,所以到了 40 至 45 歲,其實不比巔峰時期弱太多。」隨著年齡增長,經驗就是彌補軀體劣勢的優勢。Blazevich 指:「就算拿度的反應時間沒有梅德韋傑夫那麼快,但他有更豐富的經驗去預測接下來發生的事,讓他能夠更早預測球的軌跡,控制比賽。」
普羅大眾的身體質素,雖然與精英運動員有一定差距,但維持巔峰狀態或延緩衰退的方法也是一樣。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定期進行包括力量、帶氧運動在內的鍛煉。Olds 建議:「努力訓練,為人帶來更高的起點,身體巔峰過後的下跌趨勢便愈緩和。」他以骨骼健康為例,指:「對年輕人來說,骨骼處於最佳強度十分重要,因為如果你的最佳狀態本就不怎麼樣,骨骼健康自會從該處下降。這就是為甚麼人們常常形容,骨質疏鬆等是一種有老年後果的兒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