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部署:澳洲準備增加接收移民至 19 萬?

A+A-
2 月 25 日的悉尼街頭。 圖片來源:Lisa Maree Williams/Getty Images

到了 2022 年 2 月,有些地區不惜暫停部分經濟活動,不理外商反對也要堅持清零;同時,不少國家調整抗疫策略,準備與病毒共存,甚至進一步放寬移民政策,吸納人才為疫後經濟重建鋪路。澳洲過去一直是港人熱門的移民勝地,但在疫情期間,該國實施非常嚴格的入境限制,到今年 2 月才放寬予接種疫苗者入境。該國大部分經濟學家都呼籲澳洲政府進一步接收更多移民。

49 名頂級經濟學家,參與了澳洲經濟學會( Economics Society of Australia)和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的訪問調查,表達他們對移民的意見。2019 年 3 月,總理莫里森宣佈把移民申請限額由每年 19 萬下調至 16 萬,理由是要紓緩城市過分擠迫的問題。2021 年,澳洲的跨代報告就假定,2023/24 年度申請限額會回歸到每年 19 萬的水平。在受訪的 49 名學者當中,只有 4 位希望澳洲進一步下調移民限額。

他們的理據,包括增加移民會進一步加重基建和資源負擔。減慢人口增長的話,對於環境、碳排放、樓價的壓力都會稍為減輕。阿德萊德大學勞工政策權威 Sue Richardson 認為,提高移民數字可能會增加國民生產總值,但沒有證據會推高人均收入。她指出,從生活水平的角度而言,人均收入才是重點,同時要調整交通規劃,減輕城市密度,增加各個社會制度(如醫療)的抗壓能力。另有 6 名經濟學家覺得現時 16 萬移民限額剛剛足夠,重點是移民組合(高技術為主,以及保障難民)。

不過,有多達 19 位經濟學家(39.6%)表示,如果澳洲接收少於 19 萬名移民,會顯得缺乏野心去刺激經濟增長。安聯(Allianz)總經理 Helen Silver 就認為,提高目標能追趕過去兩年的停滯,同時標誌澳洲對世界開放。墨爾本大學的經濟學講座教授 John Freebairn 也認同 19 萬是合理標準,更龐大的人口可以讓澳洲享受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填補因為就業市場僵化和訓練體系失敗而產生的職位空缺,又可以增加稅收,創造一個更動感、更有趣的社會。

另外,有 18 名經濟學家(37.5%)甚至表示,19 萬的限額根本並不足夠。悉尼大學教授 James Morely 指 19 萬還不夠全國人口的 1%,而且這並不是「淨移民」(net migration),有人會離開又或者回流。他續指以澳洲的低生育率來看,可能要 32 萬的永久簽證,即約現時 1.25% 的總人口,才可以改善國家的年齡比例。墨爾本大學經濟學教授 Chris Edmond 也認為,澳洲有能力吸納更多移民,移民限額提升到一年 25 萬,人均移民比率才跟加拿大看齊。

新南威爾士大學經濟學教授 Gigi Foster 也認同 19 萬並不足夠,她提醒讀者,澳洲是一個移民國家,也是其國家優勢所在,確保文化和思想多元。可是,在漫長的抗疫戰後,澳洲最大的問題已經不是把目標訂在哪一條線,而是有甚麼方法說服人們移民當地,讓世人知道澳洲歡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