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大戰爆發以來,大家歎為觀止的除了烏克蘭頑強的抵抗力之外,還有他們高明的公關手腕。總統以視像講話的方式在世界各地的議會演講,國家又積極在社交媒體製造輿論。然而在最近發佈的短片中,因為將昭和天皇與希特拉和墨索里尼並列,意指他們才是法西斯統治者,卻觸動了日本的神經。
雖然烏克蘭從善如流,立即刪除有關短片,並且向日本道歉,稱影片製作者對歷史的認識不夠深,但恐怕他們根本無法理解究竟自己犯了甚麼錯。因為對於歐洲來說,無論希特拉抑或墨索里尼,作為二戰軸心國的統治者,都是邪惡的代名詞。而日本同樣是二戰的軸心國,昭和天皇是當時的統治者,所以是一樣的邪惡 —— 這個邏輯理應沒有毛病。
在歐洲,罵希特拉從來不是問題,德國人也不會因此感到難受,反而會加入咒罵的行列。戰後的德國透過不斷的回顧和反思,與昨天的自己訣別,納粹是反省的對象,於是希特拉沒有成為當代德國人的原罪。不會有人把當年的戰爭罪行,連繫到今天的德國和德國人身上。
「事件」必須完結,才能夠成為歷史。歷史必須要被認知為完整的段落,才能成為反省的對象。對於歐洲而言,二戰的歷史完結於 1945 年;對於美國而言,即使冷戰是二戰的延續,歷史某程度上也在 1989 年完結 —— 起碼有人如此認為。然而對於東亞來說,無論二戰抑或冷戰都從未完結。在東亞圈,二戰仍然是政治問題,地政環境不允許其沉澱成為「歷史問題」。
德國早跟希特拉和納粹劃清界線,但日本沒有、同時無法脫離昭和天皇和帝國的影子。在局勢從未真正穩定過的東亞,中日韓的政府不斷利用二戰的遺留問題賺取政治資本。沒有人真正想解決問題,任何的和解都只是暫時休戰。所以烏克蘭以為只是用來反省歷史的影片,很可能會成為中韓的抽水對象 —— 你看看國際認證了日本是法西斯。
關於二戰的爭議,從領土邊界、慰安婦、到徵用工,從來不是日本道歉或者賠償就了事。中韓必定會在合理的程度上拿更多,而日本為了搶回主導權,經常在歷史爭議中走歪。在爭奪話語權與政治資本的過程中,謊言和反口都是遊戲手段,大家知道這點,也很清楚對方知道這點,結果形成了歷史爭議愈走愈歪的局面。
如果說烏克蘭有甚麼做錯了,那就是錯估了日本,也錯估了東亞的政局。烏克蘭用看德國的標準來期待日本,卻踩中了從來沒有脫離戰後體制的日本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