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得到合適言語治療之前,家長可以做的事

A+A-

兩歲是幼童入讀學前預備班的年齡,往往也是家長意識到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有差異的時刻,像有些幼童可以說個不停,有些則沉默寡言。近日有報道指,一名兩歲女童因被幼稚園方發現語言表達較弱,經評估及轉介後接受行為及言語治療,但治療期間被治療師不停責罵至嚎哭,若年幼女童從此對專業治療有心理陰影,就需要家長耐心作出輔導。在覓得更合適的專業協助之前,父母可嘗試從日常生活入手,為孩童進行基本言語練習。

根據美國語言聽力協會(ASHS)、梅奧醫院(Mayo Clinic)及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的準則,2 至 3 歲幼童正常情況下能具備以下語言能力:

  • 可以為幾乎所有物件找到一個指稱
  • 最少使用 200 個單詞,最多使用 1,000 個單詞
  • 能說出自己的名字
  • 使用「我」、「你」及「我們」等代名詞
  • 使用「大」或「小」等形容詞
  • 談論身處空間以外的事情,未來及過去的事件
  • 能使用「裡面」、「上面」、「下面」等詞
  • 使用 2 至 3 個詞來談論及詢問事情
  • 認識孩子的人會知道他在表達甚麼
  • 懂得問「為甚麼?」

若發現子女有語言發展遲緩或有發音問題,應先詢問其兒科醫生,了解兒童正常語言發展過程,以及子女是否嚴重落後,是否需要專業幫助。若情況較為輕微,又沒有同時出現自閉症等其他發展障礙,或正在等待接受專業治療期間,父母亦可考慮在家中與孩子進行訓練。

基於年幼孩子難以專注於「治療」,父母應嘗試用輕鬆有趣的手法誘導他們,而且說話要盡量清晰及作出正確示範。麻省兒科語言治療師 Alyssa Gusenoff 建議父母可嘗試下列一些方法

  • 鼓勵孩子說出需求:有時候幼兒指向某些想要的東西,父母就會拿給他們,但這種做法並不能鼓勵他們說話。Gusenoff 認為要給幼兒機會自己說出要「餅乾」,而非指向櫥櫃,父母就送到他們手上。
  • 使用選擇題:父母可嘗試用「你想喝牛奶還是果汁?」取代「你想喝甚麼?」,因為一個正努力建立詞彙量的孩子,能因為聽到選項、並能從中選擇一個而受益,因憑空說出正確單詞,對他們來說頗有難度。
  • 建立視覺聯繫:Gusenoff 建議,「當你說出一物體的名稱時,把物體舉在嘴邊,這樣孩子就可以看到你的嘴在動」。這有助幼童看到某樣物件時,容易聯想起物件名稱的讀法。
  • 玩遊戲:父母與子女可簡單地輪流互相重複單詞。Gusenoff 指,更進階的可在家中周圍藏東西,例如把小物件藏在泥膠或容器中,孩子在找尋的過程中可以提問、紓發情緒及要求幫助。
  • 提供說話機會:幼童有時會缺乏各種開口的機會,所以家長要適時讓他們有機會主動說話。Gusenoff 提議可以只幫孩子穿上一隻鞋,然後走開,當孩子因另一隻鞋未有穿上而呼叫父母時,父母就明知故問他需要甚麼,目標是鼓勵孩子自己開啟交流,而不是每次都靠父母引導。方法或會令孩子稍為不舒服,但切記不要把他們迫到流淚。